-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
2021—2022学年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典的形成总是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民族和地域相联系,因而经典具有了某种特殊品格。但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还表现于它的超时代价值。《论语》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体现了春秋时期政治体制及伦理关系中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蕴含从普遍的文化层面加以阐释的可能。例如,今天我们可以从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的层面进行阐发,思考如何使个体充分履行各自义务的问题。经典不仅有超越时代的价值,更有超越地域的世界性的意义。真正的经典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它是世界文化共同财富的组成部分。中外经典,概莫能外。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文化中的经典,其重点讨论的正义问题的意义和价值不只适用于西方;儒家典籍《论语》讨论的仁道原则,其意义同样超越中国。在不同的文化尚未相互作用时,这样的意义也许隐而不彰,但当不同文化彼此相遇,经典的世界性的意义就会显现出来。
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就意味着我们要开眼界。在阅读、理解经典的过程中,如果眼界封闭,常常会给经典的理解带来多方面的限制;而视域的扩展,则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经典。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引进来,借鉴西方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主动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不管是西方文化的引进来,还是中国文化的走出去,都既要以其各自的特殊内涵为背景,也要以它们所具有的普遍意义为前提。
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及其对经典理解的影响,今天依然可以看到。“西学东渐”这一思想背景,使我们可以在更广的文化参照视野之下反观经典自身,从经典中读出以往的思想家们未能读出的新的意义。仅仅封闭、限定于单一传统,无助于理解经典的深沉内涵。
基于上述前提,对时下一些流行看法似乎需要再思考,如“以中释中”,即以所谓纯粹传统中国概念去理解中国的问题,这种思路明显忽视了经典的普遍意义。外来语已逐渐输入并融入现代汉语,这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外来思想和观念内容。当我们用受外来语影响的现代汉语去理解经典时,相应地也受到外来语背后的深层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因而,试图以“纯而又纯”的中国观念去解释以往的经典,事实上已缺乏可能性。与之相比,王国维在二十世纪初所倡导的“学无中西”的观念则更具有开放意识,他就是在当时世界文化融合的背景下,以世界文化视野来反思和理解多样文化经典的。近代梁启超、章太炎、梁漱溟等大儒者,他们尽管以回归或延续儒学为学术旨趣,并对西方文化有各种批评,但他们对以往经典的诠释在不同层面上都受到西方外来观念的影响,都体现了“学无中西”的理念,这也就是他们的学说被称为“新儒学”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杨国荣《经典的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典的形成与特定的文化、民族和地域有关,同时又有超越时代和地域的价值。
B.只要是经典,就具有普遍意义,中西方不同文化相互的作用,使其成为世界文化的共同财富。
C.借鉴西方的历史文化成果,我们可以从经典中读出他人未曾发现的新的意义。
D.虽然“新儒学”学者们的学术目的是回归或延续儒学,但他们诠释以往经典时还是借鉴了西方观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经典具有普遍意义”为前提,提出要以开放的视野来阐释经典的建议。
B.在解释经典的“超时代价值”和“世界性意义”时,作者使用了引证法和例证法。
C.本文指出,要深入把握经典,就要从“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方面着手。
D.文中批评了一些忽视经典普遍意义的看法,并引出了“学无中西”的“新儒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理解经典的内涵,应该跳出经典的特殊性限制,还要去分析它的普遍意义。
B.“以中释中”的尝试在现实中走不通后,王国维开始倡导“学无中西”的理念。
C.外来语在输入时不可避免地带来外来思想观念,进而不可避免地有损于对经典的理解。
D.“新儒学”既接受西方文化观念也批评西方文化,体现了“学无中西”的理念。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认为事物都是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即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在没有阶级的社会中,每个人以社会一员的资格,同其他社会成员协力,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从事生产活动,以解决人类物质生活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2届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化学试题.docx
- 2021-2022学年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八中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docx
- 2021-2022学年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安丰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
- 2021-2022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舒城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 2021-2022学年安徽省六安市一中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docx
- 2021-2022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新安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docx
- 2021-2022学年安徽省皖南地区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docx
- 2021-2022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二中高二2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
- 2021-2022学年湖南省邵阳市二中高二下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docx
-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如皋市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docx
- 2025年河南省五市高三二模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 木材加工产业园项目立项报告(模板范文).docx
- 手机产品IPMS流程介绍.pdf
- 2025年河南省五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原卷.pdf
- 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疏勒县高三下学期考前物理适应性演练(二)试题.docx
- 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高三下学期考前物理适应性演练(二)试题.docx
-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解析试卷:涵盖物态变化等知识要点.docx
- 山东省菏泽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pdf
- 山东省菏泽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docx
- 2024年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高三二模物理试卷及答案.docx
最近下载
-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高中物理综合测试卷(原卷版+解析).docx VIP
- 2024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物理试题卷(含答案).docx
-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
- 第八章《浮力》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2025学年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pdf VIP
- 铁路轨道车制动系统-研究所.ppt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专题复习讲义及训练:法律知识.pdf
- 关于创建“温馨校园”活动的实施方案.pdf
- 产后修复腹直肌护理.pptx VIP
- 辽宁协作校2024-2025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英语试题(含答案).docx
- 产后康复-腹直肌分离.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