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和谐校园从拒绝欺凌开始主讲人:某某老师
目录Part01校园欺凌的特点Part02校园欺凌案例分析Part03校园欺凌的表现行为Part04如何杜绝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的特点Part01第一部分
特点一年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校园欺凌行为上也有所不同。低年级学生可能更多地表现为身体攻击,而高年级学生则可能更多地表现为言语攻击和心理攻击。例如,小学生可能因为玩具或零食而发生冲突,而中学生则可能因为成绩、外貌、家庭背景等因素而产生欺凌行为。
特点二缺乏有效干预校园欺凌行为往往难以被及时发现和有效干预。学校和家长可能因为缺乏对欺凌行为的认识,或者因为担心影响学校的声誉而选择忽视。这种缺乏有效干预的情况会导致欺凌行为不断升级,对受害者造成更大的伤害。
特点三隐蔽性与公开性的矛盾校园欺凌行为既具有隐蔽性,又可能在某些情况下表现出公开性。例如,一些欺凌行为可能发生在隐蔽的角落,但也可能在教室、操场等公开场合发生,这种矛盾性增加了发现和处理欺凌行为的难度。
特点四群体性与个体性共存校园欺凌行为往往发生在一定的人群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群体性。这种群体性的欺凌行为可能会导致受害者在被孤立、排挤的同时,遭受更多的人身攻击和言语侮辱。但同时,欺凌行为也可能由单个个体对另一个个体实施。无论是群体性还是个体性的欺凌行为,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对施害者进行严肃处理。
校园欺凌案例分析Part02第二部分
Part02突校园欺凌案例一被告人井某某,与被害人朱某某均系在校学生。二人在路上偶遇,因言语不合,朱某某等人殴打了井某某。同年4月1日,井某某到网吧找朱某某等人未果,随即离开,朱某某等人听说后即驾车追赶,井某某被追上后,见朱某某将车窗玻璃摇下,即持匕首捅刺车内的朱某某,朱某某亦持斧头将井某某面部划伤。
Part02校园欺凌案例二事件概述:2022年11月22日,鹤壁校园霸凌事件处理结果公布。事件中,一名女生遭到多名同学的严重欺凌,包括被筷子猛插下体、跪地扇耳光、脚踩胸部等。
Part03校园欺凌案例三事件概述:2021年9月,湖南省绥宁县寨市学校405寝室发生了三起严重的校园霸凌事件。初二学生小杨带头对多名同学进行了暴力欺凌,包括扇耳光、用烟头烫、用打火机烧等。
Part04校园欺凌案例四基本案情:陈某某因琐事与同学发生争执,纠集多人在校园内对对方进行殴打,造成多人受伤。处置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陈某某纠集多人在校园内进行聚众斗殴,其行为构成聚众斗殴罪。陈某某犯罪时不满18周岁,且认罪态度较好,依照刑法有关规定,以聚众斗殴罪判处被告人陈某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校园欺凌的表现行为Part03第三部分
行为一心理欺凌心理欺凌通过孤立、排挤等行为对受害者造成心理压力。传播谣言:编造并传播关于受害者的虚假信息,损害其声誉。恶作剧:故意捉弄受害者,如在书包里放虫子、在座位上倒水等。
行为二网络欺凌人肉搜索:公开受害者的个人信息,如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使其受到骚扰。恶意评论:在受害者的社交媒体账号或帖子下发表恶意评论,使其感到难堪。网络暴力:通过网络平台组织多人对受害者进行攻击,形成网络暴力。
行为三性别差异欺凌性别差异也会导致不同的欺凌行为。男生欺凌:男生更倾向于身体攻击,如打架、推搡等。女生欺凌:女生更倾向于言语攻击和心理攻击,如孤立、传播谣言等。性别歧视:对异性或跨性别学生进行欺凌,如嘲笑性别特征、性别取向等。
行为四种族欺凌种族欺凌种族歧视:对不同种族的同学进行攻击或排斥,使用种族歧视性语言。
如何杜绝校园欺凌Part04第四部分
Part01学校层面完善法律法规:应整合目前已有学校防治校园欺凌的规定,将其提升至专项立法。在反校园欺凌法的制定中,应包含立法目的、范围、基本原则,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家庭保护责任与义务,政府与社会的保护责任与义务,教师惩戒权力等。
Part02学校层面加强社会参与:社会组织可开展面向青少年的线上援助,既向受欺凌者提供问题解决方案及心理创伤治愈,力争减轻欺凌给学生带来的身心伤害,也向欺凌者提供心理援助。
Part03家庭层面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教育子女尊重他人,不参与任何形式的欺凌,并注意孩子的情绪波动,及时发现并处理欺凌问题。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孤僻、不合群、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孩子更容易遭受欺凌。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和同伴建立善意、支持性的人际关系能力。
Part04个人层面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生应保持低调,避免成为欺凌目标,如不携带过多贵重物品,不公开显露财物。同时,要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学习简单的自卫技巧。学会应对和报告面对欺凌,学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