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太极灵宝祭炼科仪》音乐资料研究.pdfVIP

清代《太极灵宝祭炼科仪》音乐资料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太极灵宝祭炼科仪》音乐资料研究

作者:蒲亨强

来源:《音乐探索》2008年第04期

摘要:本文着重研究记录清代正一派“祭炼”仪式音乐的文献史料,以期查明此仪式在古代

的面貌和历史轨迹,继从道派和历史的角度展开比较研究,以深入体察该仪式音乐的特点及其

古今联系,从而更清楚理解正一派祭炼仪式音乐的历史发展特点。

关键词:祭炼;仪式音乐;正一派;全真派

中图分类号:J6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172(2008)04-0016-06

一、仪式及文献概况

本文研究的清代《太极灵宝祭炼科仪》(后简称“祭炼”)是现存标明为正一派所用的且内

容最完整的仪式音乐文献。在研究这部文献之前,有必要先理清“祭炼”仪式的来龙去脉。“祭

炼”亦谓“炼度”,“‘炼’指的是法师以真火和真水交炼亡者的灵魂,‘度’就是通过交炼,拔度幽

灵。”[1]作为灵宝斋法的一种,其由来甚久。宋以前的道教文献多托称为太极葛仙翁所创之祭

鬼法,故称“太极祭炼法”。但据有关学者考证,虽然灵宝派早期经典《度人经》中已有“死魂

受炼,仙化成”的说法,但并无水火交炼意义上的“受炼”。而且,两晋南北朝以及隋唐五代

的道教文献中均没有炼度仪或者祭炼仪的记载。北宋末年,有郑所南出专著《太极祭炼内法》

解释其意:“……炼度是炼自己造化,以度幽魂。未能炼神,安能度鬼。全仗真心内事,其符

其咒乃寓我之造化耳。”[2]明确了此法宗旨是通过炼己身之神以度鬼魂,但仍无仪式的记载。

直到宋元时期编成的《灵宝领教济度金书》、《上清灵宝大法》等道书中,才开始有炼度仪的

大量记载。据此我们可以认为,“祭炼”之思想萌生较早,但仪式的出现及运用却当始于宋代。

宋以后此仪的发展形态比较复杂,它与同类性质的“施食”、“黄籙斋”、“焰口”等仪的关系比较

模糊,致使学界的认识也比较含混,一般认为是“施食”仪式的一个环节或两仪的合用,但事实

并非如此。近因执行国家科研项目,吾对相关历史文献再作研读,方基本弄清其脉络。

细究起来,祭炼仪式的核心是“收召亡魂,水火交炼”,即通过外在的水池火沼取真实水

火,再通过法师内炼神力,取日月阴阳之精华,加上符咒之法力,获得不可思议之神功,从而

度鬼魂。故其神学理念和实践的要点是水火交炼,以此区别于其它度亡仪式。在宋元文献记载

中它都是自成一仪的,后来才逐渐与施食、净供、黄籙斋等仪合用。用于整个仪式的后部。另

一方面,当其独立运用时,也不断加上其它仪式及音乐的节目,因而其自身面貌渐显模糊。

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实践形态的炼度仪式音乐,也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宋末的兴

起与盛行于南方,其相对独立并葆有自身特点;第二阶段自元代至今,其更多与“施食”仪式合

用并大量吸收其它仪式的内容,因而其自身体系愈显丰富复杂,自身特色也渐显模糊。正如道

教中人清楚指出:“诸施食,所谓玉山净供,所谓甘露净供,所谓祭炼,均一法耳,特科仪有

详略也。”{1}

第一阶段的情况在宋代诸多道教仪式文献中多有记载,现以《灵宝领教济度金书》所载为

例。其仪式程序内容如下:

“[华夏赞]引至炼度坛,举金阙化身天尊,升座,祝香,奏启,举度人无量,[平座赞],召

将,举,宣混洞赤文章,水炼变仙,举黄华荡形,建水池,宣降真水符,举玉眸炼质,建火

池,宣降真火符,引魂,举水火炼形天尊,上启,宣表,焚五帝符,举五帝全形天尊,焚五芽

符,火炼变仙,举九天称庆、九阳生化、仙化成人、全形、金容出世、宝华圆满等天尊,重诚

上启,回鉼颂,召十方神王,诵上天度人章,法师下座,送亡灵,度桥,吟偈,诵三界魔王

章,焚燎。”[3]

另有“炼度醮仪”,内容大同小异:

“[步虚],咒水行净,上启,请神,初奠茶酒,上启,亚奠,上启,三奠,炼度仪,[步

虚],[举天尊],升座,[超度颂],启奏,[举太乙救苦等天尊],焚降真召灵等符,诵章,[智慧

颂],[道宝赞],[经宝赞],[师宝赞],[太乙赞],[举天尊],[北帝颂],[奉戒颂],上启,宣符,

宣牒,[吟偈],上启,[举],[回栟颂],执幡送亡如仪。”[4]

不难看出,早期“炼度”仪无论从神学理念或仪式音乐节目来看,都有自成体系的核心内

容:水火交炼。它的另一特点是,相对其它度亡仪式单元而言,它的节目都十分简单,除运用

大量的《举天尊》外,仅有屈指可数的几首“赞”、“颂”、“偈”。大量传统曲目未见运用,亦无

新创曲目。这些特点,表明它确实是按特定理念而在宋代初步创立的新仪,以此具有自在性。

但理念的单纯和无情节性则决定了其内容的简单,从而决定了它在后来发展中必须与其它仪式

结合而用并大量

文档评论(0)

麒麟瑞兽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