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三睡狮的觉醒——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ppt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三睡狮的觉醒——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睡狮的觉醒——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引言:

早期探索的时代特征;;(二)新问题、新任务:找寻国家出路

1.如何抵御外国侵略?如何救亡图存?

2.如何向西方学习?如何求强求富?;;(四)本讲重点

三次早期探索即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的背景、性质、历史意义、失败原因、经验教训等。;;历程:

历时14年(1851-1864),波及18省,动员百万农民大军。

金田起义(1851)——永安突围(1852)

攻占武汉建都南京(1853)——北伐西征(1853-1856)——天京事变(1856)——席卷江南—保卫天京(1864)。;看视频,思考问题;洪秀全(1814~1864)太平天国运动领袖。广东花县(今花都市)官禄人。屡试不中。1851?年1月11日反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64年6月3日,因病去世。;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这是金田村全景。;永安建制---封王;太平天国形势;;欲建人间天国—《天朝田亩制度》P38;呼唤观念更新——《资政新篇》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本主义建设方案。;;;

《资政新篇》中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并未得以实践,但《资政新篇》的出现毕竟为近代中国民族觉醒历程提供了一份不可多得的纪录。

《资政新篇》反映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时势”,其提出,无疑起到了呼唤观念更新的作用。

——《民族觉醒的历程》

;一节一席谈,你谈我也谈。;如何评价太平天国的历史地位?;;冯友兰先生说:“我之所以否定太平天国,因为太平天国是要推行神权政治,假如太平天国统一了中国,那么太平天国的历史将倒到黑暗时期。”

——1989年

潘旭澜先生评价洪秀全:“他没有统一全国,绝非中国的不幸。本质上蒙昧主义、非文化、反人类进步潮流的君权加神权统治,只能对中国走向近代文明造成极端严重的阻塞。”;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阅读材料,回答;材料二1862年,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对付与停滞腐朽,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国才能有这类魔鬼,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

──马克思《中国纪事》

材料二中马克思是怎样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为什么马克思会在前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对同一运动作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局限性:;;浩浩乾坤----电视剧《太平天国》主题曲

流血的伤口不流泪

举旗的杆子不下跪

攥紧的拳头不松手

过河的卒子不后退

人活一口气,难得拼一回!

生死路一条,聚散酒一杯!

何以成败论英雄

浩浩乾坤立丰碑;;;;看视频,思考与讨论;奕;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奕忻;洋务运动在地方上的代表人物;洋务运动在地方上的代表人物;洋务运动在地方上的代表人物;洋务运动在地方上的代表人物;天津机器局;2、兴办民用工业;北洋海军;京师同文馆;派遣留美、留欧学生;1872年30名赴美留学幼童;洋务思潮及其理论;;课堂论剑: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洋务运动的性质;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也无法实现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

洋务运动是“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的一次重要的实践和具体化,洋务派在“师夷长技”上迈出了一大步。

它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是中国从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开端。

;洋务运动的启示:;;从19世纪60年开始的洋务运动,过经30年的经营,的确带来了一些新气象,古老的中华大地开始出现了星星点点的近代文明。特别是耗费巨资组建的北洋海军,更成为清王朝骄傲的资本。

如果历史按照这种进程发展下去,中国未尝不可缓慢地跨进近代化的门槛。

;;甲午战败对中国的巨大影响

“及睹和议条款,竟忍以四百兆人民之身家性命,一举而弃之,大为爽然自失。”

——谭嗣同给老师欧阳中鹄的信

“世间无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