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8 土地的誓言 第2课时 学案2.docx

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8 土地的誓言 第2课时 学案2.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地的誓言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思想感情并积累词语。

2.揣摩品味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强化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习重点】

1.揣摩精彩的段落和语句。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学法指导】

1.广泛搜集有关“九·一八”事变的有关资料,了解东北人民在“九·一八”之后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按“阅读提示”的要求,通过朗读领会文意。联系时代背景,感受作者那种强烈的爱国情感。

第二课时

一、内容品读

学习第二段:

1.赏析“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

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土地当作自己的母亲,强调了“我”与土地不可分离的关系,表达出“我”对土地深深的爱恋之情。

2.怎样理解“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个词语的确切含义?

答案:“埋葬”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昔日的快乐欢笑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凄苦、哀愁和仇恨。作者的欢笑确实“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谁埋葬了我们的欢笑,谁夺去了我们的“田垄”,我们就要埋葬他们!让埋葬我们欢笑的田垄成为埋葬侵略者的墓地!“埋葬”在这里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之情。

3.赏析“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答案:连用三个对故土的不同称呼,直接呼告,对故土发出坚定的誓言:“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两个“必须”透出作者坚定有力的信念和勇气,感情真挚而热烈,表达了作者解放被侵占的故土、建设新家园的坚定决心和强烈愿望。

4.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答案:人称的变化是情感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的情绪变得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这在修辞上叫做“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方法指导

呼告又称“顿呼”“突呼”,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手法。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一般可分为呼人、呼物两种形式。运用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增强感染力,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5.怎样理解“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

答案:表达了作者解放故乡的坚定信念,及甘愿为故乡解放而奉献一切的决心。

6.这仅仅是作者发出的誓言吗?你觉得还有谁?

答案:不是。还有广大的东北人民(或:每一个炎黄子孙)。

二、合作探究

(一)探究写景、结构、主旨

1.从文中找出描写故乡景物的语句并思考:令作者魂牵梦萦的故乡到底是怎样的一方土地呢?(给答案)

答案:“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原野上怪诞的狂风……”“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多么美丽,多么丰饶……”

①这是一方美丽的土地,表现在“碧绿的白桦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这多姿多彩的故乡令人喜爱。

②这是一方富饶的土地,表现在“黑色的土地”“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可见作者的故乡土地肥沃、资源丰富。

③这是一方广袤的土地,表现在“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可见作者的故乡广阔无垠,一望千里。

④这是一方神奇的土地,表现在“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说明故乡充满了神秘色彩。

⑤这是一方和谐的土地,表现在山雕、鹿群、马儿在奔跑,而“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可见这是一片充满生机的土地。

2.课文总共只有两段,这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异同?

答案:

结构相同:先直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然后回忆,最后在直接抒情。

内容相同:都有对故乡的回忆和描述。

内容不同:回忆中选取的景物不同。

3.所选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为何选取不同景物?

答案:前者选取东北所特有的物产,并采用景物的叠加,是为了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激情赞美和深情怀念,应用排比,则加强了对读者的情感冲击力。

后者选取了春,秋两季的景物,同样表现了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但没有采用排比,情感也没有前者来得热烈。它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但怀念中却暗含着忧伤与愤怒,由此,情感才能在后半段得以最强烈的喷发,面对土地发出自己坚强的誓言。

4.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沦丧的故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8****85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