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6 老山界 第2课时 学案2.docx

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6 老山界 第2课时 学案2.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老山界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所写事件的历史背景,把握文本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方法,赏析文中精彩生动的语词句。

3.学习红军不怕困难、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学习重难点:

1.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的层次(重点)

2.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意思的作用(三处景物描写)(难点)

学法指导:

1.按记叙的六要素和时间顺序、地点转移记叙事情的方法来阅读课文。

2.结合单元目标,对文中的精彩语句、生动的描写适当地做一些批注。

3.在阅读时,注意本课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的写法。

【课中导读】

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

1.课文写红军翻越老山界,为什么用了不少笔墨写有关瑶民大嫂的事?哪些词语在文中反映了她思想感情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一开始,她看到红军时,非常“惊惶”。经过攀谈,她才知道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在红军战士面前诉苦时,她“哭”了。当红军把“够吃三天的粮食”送给她时,她“欢喜”地接受了。

答案:这个过程,显示了红军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军队,说明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和播种机,从侧面丰富了课文的中心意思。

2.找出登山过程中的三处景物描写部分。(学生文中标记)

答案:

(1)夜晚翻山的部分。(“满天都是星光”一段,“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的上去”一段。)

(2)半夜露宿山上的部分。(从“半夜里忽然醒来”到“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3)下山部分。(从“我们一口气跑下去”到“清得透底”。)

3.说说下面的景物描写有什么好处。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答案:既说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

“奇观”本来是指自然界奇特罕见的景观或景象,这里通过这一景象的奇特罕见,表现出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颂扬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4.第12段描写了红军夜晚爬山的“奇观”,第18段为什么还要继续描写红军爬山的景象?删去第18段的描写行不行?

答案:不行。

这段描写是对前段夜景的补充,它通过作者的动作和感受(“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向下……”)进一步写出了山势的险峻陡峭,写活了红军夜晚攀登老山界时壮丽宏伟的景象,表现了红军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5.下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峰比作巨人矗立,把山谷比作一口井。这样写既突出了山势的险峻和连绵,又暗示了红军处境的艰难。

“矗立”,形象地说明困难像拦路虎一样阻挡在面前,但是直立、高耸的老山界阻挡不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也改变不了他们对长征必胜的信念。

6.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答案:这些声音的特点:远、近、大、细;人声和大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烘托出夜色之深,夜景之美,透露出勃勃生机,洋溢着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写连续不断的细微声音,比喻战士们轻细的话语声,说明战士们被冻醒的次数非常多。

“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半夜山风之大,同时暗示了寒风刺骨。

“像山泉在呜咽”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写出了山泉的时断时续,又暗指山势崎岖。

“像波涛在澎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林木被风刮动的声音。

7.课文前面讲述老山界如何之险,为何在下山的时候作者还有心情欣赏周围的景色?

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

答案:作者以生动的景物描写,把红军战士高昂的斗志、豪迈的胸怀、畅快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赞颂了他们顽强不屈的斗志和革命乐观的情绪,从而表现了他们的精神面貌。

二、品味语言

1.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体会划线词的作用)

答案:反映了瑶民长期遭受军阀的欺压,每有军阀部队通过,就担心人丁被抓,财产被抢,因而不得不“躲起来”的严酷现实。

2.她的房子如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体会划线词的作用)

答案:生怕:很怕;显眼:明显而容易被看到,以引人注目。

作用:起强调作用,表现了红军对瑶民利益的关切和保护。

3.赏析: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答案:从上下两个角度写火把不同的样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8****85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