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VIP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4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经济活动的商品化趋势;高产粮食作物传入并推广;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项目;2、手工业新发展;材料4西欧迫切需要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香料、药材、茶叶、瓷器、丝绸等物都深受西欧人的欢迎。由于多年战争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西欧能向外输出售于东方的货物却非常有限,必须用现金即贵金属白银货币支付。它们只好携带大量银子来中国购买货物贩回国内倾销。

——陈昆《明朝中后期世界白银为何大量流入中国》

材料5海外白银的来源,主要是欧洲、美洲和日本。晚明由海外输入的白银总量,大概是国内产银总量的十倍。美国学者艾维四认为,1530年到1570年,中国最重要的白银来源是日本;1570年以后,美洲白银成为最重要的来源。

——卜宪群主编《中国通史》

;市镇;(二)经济发展的局限;新因素、新现象;二、明至清中叶思想领域的变化;;;;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万世成宪,大半非圣人之言,并非万世之至论。

“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称赞武则天是“政由己出,明察善断”的圣后。;黄宗羲;

1.创立:

2.继承:

3.重创:

4.正统:

5.冲击:

6.融合:

7.发展:

8.批判

式继承:;;杀去东京,夺了鸟位。

——【明】施耐庵《水浒传》;时期;1.背景:

(1)国际:①新航路开辟,西方殖民扩张;

②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天主教扩大信徒的需求;

③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④传教士的推动。

(2)国内:①皇帝的支持;②有识之士的推广;③明末海禁松弛。

2.代表人物:意大利人利玛窦等。(①与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②刊印《坤舆万国全图》)

3.目的:借助传播科学知识来达到传教的目的。

4.表现:

(1)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

(2)清朝前期,传教士还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

5.影响:(1)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2)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3)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4)局限:没有使中国社会产生根本性变革。;“一手拿圣经,一手拿学术”;;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1.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明初北京内城商业不发达,官府在皇城四门外等地修建民房和店房以促进商业发展,明中后期正阳门前都出现了大量商业摊点,形成外城市肆,这明显反映了城市商业区域从内城逐渐向外扩张,A项正确;材料中未提及新的经营方式出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商业区域的变化,而非商业分工的繁细,排除C项;材料说的是北京城市商业的发展,而非工商业市镇的兴起,排除D项。故选A项。;2.(2024·江西·高考真题)明代前期,百姓需要亲身应役,“甚至父子当差,则一日不让,兄弟应役,则移时不甘”。18世纪以后,江南与东南沿海“贩夫牧紧,优游于光天化日之下,无征输之苦”;边远地区“赤贫无田、持手而食之夫,悉得免于追呼”。能够解释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白银货币的大量使用 B.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

C.户籍政策的不断调整 D.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3.(2024·浙江·高考真题)南宋陈亮为学“俱以读书经济为事,嗤黜(嘲讽)空疏,随人牙后谈性命者,以为灰埃”,世人“以为此近于功利,俱目之为浙学”;叶适指出:“(士、农、工、商)四民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锦末厚本,非正论也。”明代王守仁认为“四民异业而同道”,明末清初黄宗羲进一步提出“工商皆本”。这些学者的理念(????)

A.挑战了封建的纲常伦理 B.反映士农阶层地位逐步下降

C.促使重农撺商政策转变 D.体现了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4.(2024·广东·高考真题)明朝时,杭州西湖成为四方宾客“渴想”之地。“城中人不事耕种,小民仰给经纪,一春之计全赖西湖”,而官方意欲禁止游览。时人叶权认为:“若禁其游玩,则小民生意绝矣。且其风俗华丽,已入骨髓,虽无西湖,不能遽变。”这反映了当时(???)

A.商业经营方式改变 B.户籍管理制度混乱

C.商业资本集聚明显

文档评论(0)

k12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k12学习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0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