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19课 小英雄雨来(节选)(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

第19课 小英雄雨来(节选)(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9课小英雄雨来(节选)(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雨来被称为“小英雄”的原因。

2.体会还乡河景色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雨来被称为“小英雄”的原因。

2.体会还乡河景色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还乡河景色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探究新知

一、合作探究

(一)探究一:体会雨来为什么被称为“小英雄”。

教师:请同学们重点读读第四部分,找出文中的“没看见”,看看雨来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体会雨来为什么被称为“小英雄”。

1.学生自读课文。

2.班级内交流。

(1)抓住第一个“没看见”,体会雨来的机智勇敢。

教师:第一个“没看见”雨来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学生:鬼子盘问雨来书是谁给的,有没有人跑进来。

教师:此时的鬼子是怎样的?

学生:“做了个鬼脸,温和地对雨来说”“用手摸着雨来的脑袋”。

教师:鬼子假装温和,希望从雨来的嘴里套出话来,雨来具体是怎么说的?

学生: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教师:从雨来的行为中可以看出什么?

学生:雨来不上鬼子的当,面对鬼子一点不害怕,还能根据情况随机应变。雨来真是机智又勇敢。

(2)抓住第二个“没看见”,体会雨来的沉着冷静。

教师:第二个“没看见”雨来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学生:鬼子拿糖和金戒指利诱雨来,又抽刀威胁雨来。

教师:面对鬼子的利诱和威胁,雨来摇摇头依旧说什么也没看见。雨来多么沉着冷静呀!

(3)抓住第三个“没看见”,体会雨来的坚强不屈。

教师:第三个“没看见”,雨来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学生:面对鬼子的毒打时说的。

教师:请同学们按照表格说一说鬼子的暴行,体会雨来的品质。

鬼子

雨来

扭耳朵,向两边拉

疼得直咧嘴

学生:

鬼子

雨来

扭耳朵,向两边拉

疼得直咧嘴

打了两巴掌,揪起一块肉,咬着牙拧

脸立刻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

往胸脯上打了一拳

打了个趔趄,后脑勺碰在柜板上

又抓过来

肚子撞在炕沿上;脑袋嗡嗡叫;眼冒金星,鼻子流血

打累了

咬着牙

教师:鬼子越来越残暴,雨来受伤也越来越严重,但他依旧说没看见,同学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体会到了雨来的坚强不屈。

(4)整合感知,整体体会。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鬼子的行为是如何变化的,雨来又是怎样应对的?

提示:

鬼子:盘问—利诱、威胁—毒打。

雨来:嘟嘟囔囔地说—摇摇头说—咬着牙说。

教师小结:从整个过程来看,鬼子的手段越来越残暴,雨来越来越坚定。

教师:同学们能按照“什么样的雨来,为了什么目的,在什么情况下,如何做的”的格式,整合信息,说说为什么雨来被称为“小英雄”吗?

学生:十二岁的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在鬼子的盘问、利诱、威胁和毒打下,依旧能够机智勇敢、沉着冷静、坚强不屈,真是一个小英雄。

(二)探究二:体会景色描写的作用。

1.找出描写景色的内容。

教师:本课主要描写雨来的“英雄”事迹,但是在整个故事中,作者也多次描写了还乡河的景色,读一读第一、第五、第六部分,找出描写景色的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进行标画。

(2)班级内交流。

教师:同学们找到描写景色的句子了吗?

预设:

学生1:芦花开的时候,……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学生2: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学生3: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

2.了解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师:小说中的景色描写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3)展示人物性格。

(4)推动情节的发展。

(5)借景抒情。

3.体会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师:请同学们再读读文中描写景物的部分,说一说文中景物描写有着怎样的作用。

(1)学生再读课文。

(2)班级内交流。

教师:第一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既写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也为我们勾勒出芦花村的美丽景色,为人物出场营造氛围,也为雨来脱险埋下伏笔。

教师:第五部分的景物描写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学生:乡亲们都以为雨来死了的时候出现的。

教师:作者在颜色上使用了什么样的颜色?让人联想到什么?

学生:红色,让人联想到鲜血。

教师: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学生:渲染悲伤的气氛,烘托乡亲们因雨来牺牲而惋惜、不舍的心情。

教师:第六部分的景物描写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学生:是在乡亲们寻找雨来时出现的。

教师:大家呆呆地在河沿上立着。还乡河静静的,只有河水流着,虫子叫着。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表达了乡亲们难过、愤恨的心情。

教师小结:文中的三次环境描写,前后联系,首尾呼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烘托了人物的情感。

【设计意图】体会小说中景物描写的

文档评论(0)

小学教育之窗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小学教育之窗主要提供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教学设计定制服务;还提供小学各学科的教学计划及总结的定制服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