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克己复礼;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礼是后来的字。在金文里面,我们偶尔看见用丰字的。从字的结构上来说,是在一个器皿里面盛两串玉具以奉神事之神。《盘庚篇》里面所说的‘具乃见玉’就是这个意思。大概礼之起于祀神,故其字后来从示,其后扩展为对人,更其后扩展为吉,凶,军,宾,嘉各种仪制。”---------郭沫若;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批判季氏僭越秩序、犯上作乱。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周室礼制规定腹部四棱;古人制器尚象,以一觚言之,上圆象天,下方象地,且取其置顿之安稳焉。春秋之世,已有破觚为圆者。孔子于献酬之际,见而叹之,其事虽小而轻变古制,已有秦人开阡陌、废井田、焚诗书、尚法律之渐矣。
——(杨慎《丹铅录》)
孔子的思想中,周礼是根本不可以更改的,从井田制到刑罚,从音乐到酒器,周礼规定的一切都是尽善尽美的。;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和孔子的原意有什么不同?
1.孔子讲君臣父子关系时讲了两面,不但对臣下和子女有要求,对君主和父辈也有制约。在孔子看来,臣不臣、子不子的现象固然不能允许,君不君、父不父也同样应该反对。当然,孔子从维护周礼着眼,强调的是臣下和子女的义务的一面。
2.后世的“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则把君臣父子的关系片面化,把君权和父权绝对化,只讲臣子的义务,不讲君父的责任。这种极端化的主张,把封建专制制度推向了极致。;定公问:“君使臣,臣使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3.19)
孟子曰:“君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宋儒说克己复礼就是“明天理,灭人欲”,这和孔子的原意有什么不同?
1.“克已复礼”是约束自己的欲望和行为而回归于礼,其基础和目的是“仁”,是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
2.“明天理,灭人欲”则是将“克已复礼”赶向了极端,无视人的正常欲望,是无“仁”可言的,完全曲解了孔子的原意。
3.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是在承认个人有一定自由欲望的基础上提倡人要克服欲望、约束自己,达到“礼”所规范的要求,其目的和基础是“仁”。
;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祭祀时,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不如礼不足而敬有余;治丧时,丧礼熟练周到少哀悼,不如发自内心地悲戚。;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子曰:“礼云礼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