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病句修改类题型突破专题训练三(语言文字运用).docx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病句修改类题型突破专题训练三(语言文字运用).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类似体验:明明是同样的气温,在春天和秋天的感受却大为不同。春天,早上出门时气温10度,我们穿着单衣走在太阳下,(甲);但在秋天,同样是10度的清晨,我们披着外套,风一吹立马开始A。

深入探究“同温不同感”前,不妨先了解一下人体对冷作出反应的过程。气温下降时,我们皮肤上的温度感受器最先捕捉到变化,并将信号传递给下丘脑。收到寒冷信号,下丘脑一般会指挥身体做出两种应对措施:①首先是血管收缩,甚至是皮肤等外周血管的收缩。②血管收缩可以减少皮肤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热交换,③从而帮身体减少热量流失;④其次,我们还会通过颤栗肌肉增加热能,⑤这就是人在冬天忍不住“打寒颤”的原因。研究人员发现,和住在热带地区的人比,北极原住民面对寒冷时,血管收缩和打寒颤的程度更小。这是因为(乙)。让渔民和普通人把手泡在同样温度的冰水中,渔民手部的温度会略高一些,这也是身体为适应寒冷做出的反应。

春天时,我们经历了漫长寒冬,变得像北极居民一样,对冷更加包容,因此当气温略微回升,立刻显得燥热起来。而秋天的我们刚度过漫漫长夏,像热带居民一样没有对冷产生“免疫”,因此气温一降,就被冻得不行了。

当然了,影响体感的因素还有很多,各领域专家B:地理学家认为春天太阳直射点更靠近北半球,太阳辐射强,所以感觉更暖和;心理学家指出,人们在春天和秋天对相同气温的不同感受,也可能是受到了“心理暗示”的作用。

不过,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更好地克服换季中的不适感,比如运动。何不走出家门迈开腿,让春天的10度与秋天的10度无限接近?

1.画线句中“免疫”是一个医学用语,用在此处富有表现力。请对此简要分析。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4.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请根据材料写一段话,跟邻居奶奶解释“同温不同感”的原因,并提醒她应对的方法。要求不超过85字。

【答案】1.文中“免疫”指的是对冷的适应能力。用“免疫”一词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在经历不同季节后,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差异,强调了秋天人们对冷的敏感性。2.A.瑟瑟发抖/浑身发抖

B.见仁见智/各抒己见3.①首先是血管收缩,尤其是皮肤等外周血管的收缩。

④其次,我们还会通过肌肉颤栗增加热能。4.甲:却感觉温暖舒适

乙:他们对冷的适应能力更强5.奶奶,同样是10度,春天我们感觉温暖是因为经历了寒冬,身体适应了冷;而秋天我们感觉冷是因为刚从夏天过来,还没适应。您可以多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来更好地应对换季的不适感。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重要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免疫”原指人体对病原体产生抵抗力,不易感染。在文中,将“免疫”这一医学用语用在描述人们对寒冷的适应能力上,富有表现力。它形象地说明了人们在不同季节对寒冷的适应程度不同,就像身体对病原体的免疫一样,是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应和调节后形成的。这种用法生动地表达了人们在春天经过寒冬的适应后,对寒冷的耐受性增强,而在秋天经过炎热夏季后,对寒冷的耐受性降低,就像身体对寒冷“免疫”的程度不同一样,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人们在不同季节对相同气温的不同感受。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处,根据前文“风一吹立马开始”和后文“人在冬天忍不住‘打寒颤’”可知,此处是在形容人在秋天被风吹后立刻开始打寒战,故可填入“瑟瑟发抖/浑身发抖”。“瑟瑟发抖”,形容因为冷、害怕或兴奋等身体不停地哆嗦、颤抖。“浑身发抖”,因恐惧,紧张,生气或寒冷而全身都在颤抖。

B处,根据前文“影响体感的因素还有很多”和后文列举的地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的观点,可知此处是在形容各领域专家都有各自的观点和看法,故可填入“见仁见智/各抒己见”。“见仁见智”,指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出发,会有不同的看法或见解。“各抒己见”,指每个人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①搭配不当。“甚至是”关联词使用不当,“血管收缩”与“皮肤等外周血管的收缩”不是递进关系,而是包含关系,可将“甚至是”改为“尤其是”。

④语序不当。“颤栗”没有使动含义,不能后面直接加“肌肉”,应改为“肌肉颤栗”以符合习惯表达。

4.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甲处,根据前文“春天,早上出门时气温10度,我们穿着单衣走在太阳下”和后文“但在秋天,同样是10度的清晨,我们披着外套”,可知此处是在描述春天在太阳下穿着单衣的感受,与秋天形成对比。故可填入“却感觉温暖舒适”或“却觉得阳光明媚,暖意融融”等语句。

乙处,根据前文“研究人员发现,和住在热带地区的人比,北极原住民面对寒冷时,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中高考语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15年深耕,专注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