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pptx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ppt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

战后国际秩序

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三】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一战爆发的原因

材料一: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就是帝国主义

·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重新瓜分世界斗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

经济实力与殖民地占有面积“倒挂”

一战爆发的原因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积极扩军备战,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材料:1897年,后任首相的比洛在帝国议会发表演说:“我们同样要求取得阳光下的地盘……德国人把土地留给邻国,把海洋留给邻国……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德国已有的言论和行动,足以让怀疑德国的英国政府和公众震惊。

——玛格丽特·麦克米伦《和平戛然而止:通往1914年之路》

实质: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

国家

1913年军备总开支(亿马克)

人均负担(马克)

德国

21

31.27

法国

13

33.5

俄国

20

11.5

英国

15

32.9

一战爆发的原因

◎萨拉热窝事件

材料:巴尔干半岛长期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民族关系复杂……1912年由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和门的内哥罗四国组成的“巴尔干同盟”发动对奥战争,奥斯曼帝国战败……但同盟内部由因所得领土不均爆发战争……两次巴尔干战争为列强的干涉提供了机会,俄国、奥匈帝国投入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使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成为导火索。

7月28日,德国支持的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一战爆发的原因

极端民族主义

支持国家对外扩张,鼓吹国民对国家绝对效忠、爱国;宣传“民族优越论”,鼓吹本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宣称对外扩张是民族利益所在,称本民族利益受到对手损害,煽动民众的仇恨情绪,鼓噪用武力“自卫”,动员民众支持战争。

军国主义

是指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政治、经济、文教等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服务于扩军备战和对外战争的思想和政治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德国和日本都是军国主义国家的典型。法西斯主义就是在这些国家全面危机时期军国主义的极端表现。

·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战争爆发。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应用于军事领域,为世界大战提供了技术基础。

一战爆发的原因

1.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2.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扩军备战,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4.巴尔干地区——欧洲的火药桶,使形势更加复杂多变

5.精神因素: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6.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7.推动因素: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过程

第二阶段:1915-1916

胶着状态。意大利倒向协约国。德奥未能摆脱两线作战困境。1916年发生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第一阶段:

1914年,德军进攻法国。马恩河会战中德军战败,标志“速决战”破产

第三阶段:

1917年,美国和中国加入协约国作战。俄国在十月革命后于1918年退出战争。1918年11月11日,同盟国战败。

西线:英法军队--德军(决定性)

东线:

德奥联军--俄军

南线:

奥军--俄、塞军

这场战争是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延绵过长的战线和阵地战的战争方式,使双方都难以有效突破对方的防线,迅速取胜极为困难。

过程

材料1: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双方诸民族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暂而又胜利的战争。但是,他们不久便发现自己卷入了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之中,在这场战中损失的财富和上网的人数是前所未有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叶落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

1914年马恩河战役中德国失败,“速决战”计划破产

材料2:

大战爆发以后,意大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希腊都宣布中立,向交战双方讨价还价。意大利在协约国集团满足其领土要求后,于1915年5月对奥匈帝国宣战,在欧洲战场上増加了第四条战线。保加利亚

文档评论(0)

教辅之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法律、医学电子书,案列评析、合同PDF、教学设计、课件、导学案、中考、高考复习专题资料、试卷、真题、钢琴谱。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2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