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考写作指导:议论文写作——如何写好结尾.pptx

高考写作指导:议论文写作——如何写好结尾.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议论文写作——如何写好结尾“回眸一笑百媚生”

良好的开端,圆满的结束是我们办好事情的起码要求。我们写作也要善始善终,既要有个好开头,也要有个好结尾。古人称它为“豹尾”,意思是说,像豹子的尾巴一样有力。一篇文章的结尾自然、生动、有力,不仅能突出文章主题,而且能深化主题,给读者以启迪和鼓舞。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一、认识结尾的作用以及结尾常见问题二、明确结尾的一般要求三、掌握常见的结尾方法

1.总结全文2.照应前文3.令人回味4.引人思考5.给人警示壹结尾的作用起句当如炮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明朝·谢榛《四溟诗话》

?1.有头无尾,结构欠缺。有的同学写作速度太慢,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篇,以致有头无尾,结构不完整。?2.虎头蛇尾,收束无力。有的同学开头洋洋洒洒,但到结尾处却无话可说,草草几句煞尾,或添上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3.过分张扬,与文不符。有的同学知道结尾的重要,不管什么文章,都借用一些优美的结尾句,结果造成结尾与正文内容和风格的不符。?4.公式化,空喊口号。在结尾处为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大喊着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口号,这种结尾大煞主题。结尾常见的毛病

1.要总结全文,得出或深化论点;2.要简洁有力;3.要激励读者、发人深省、发出号召、提出希望、展望;4.要呼应开头,照应前文。贰好的结尾的一般要求结尾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外,还得受“开头”的制约。考场作文,无论哪种结尾,都以紧扣材料、关乎题旨为最高原则,文笔优美、形式新颖其次。

示例:【开头】是什么让阿姆斯特朗成功地迈出登月第一步?是什么让南丁格尔成为护士的代名词?又是什么让罗阳成为中国歼击机之父?很多人说是经验、技术使他们脱颖而出,而我却要说,是勇气使他们拥抱成功,是勇气助成功一臂之力。【结尾】勇气,它使我们抛下顾虑,全力以赴,开拓创新,到达成功的彼岸。勇气,助成功一臂之力。勇气,助成功一臂之力

叁写好的结尾的方法(一)呼应式(二)点睛式(三)设问式(四)引用式(五)号召劝诫式(六)比喻式(七)排比式

(一)呼应式[开头]人生是在一匹素锦上描绘自我,身上的每一个色点都要细细斟酌,手拿调色板的那一刻,你开始选择,暖色还是冷色?人生是在一个舞台上展示自我,动作的每一个细节都要认真推敲。举手投足之间,你在选择,欢悦还是悲伤?[结尾]漫漫人生路,有太多的选择,聆听心的呓语,做出正确的选择,人生的画卷才会美丽,人生的舞剧才会精彩。(《站在街口,聆听心的呓语》)首尾呼应是作文构思的惯用手法,开头提出观点,经过论证,结尾再次照应观点,强化主题,使文章首尾圆合,浑然一体。方法:一是呼应标题,凸显话题意识,强化文章主题;二是呼应开头。

(二)点睛式(卒章显志)例1:鲁迅《拿来主义》——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例2:《大隐隐于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世事变化多端,观念繁杂无比。我们不一定都要像陶渊明一样“出”,也不一定都要像李白一样“入”,而是要万物归于一心。俗话说得好,“心静自然凉”,只要内心真诚、纯净,又何必理会污浊的俗事呢?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大隐隐于市。方法:经过层层论证,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结论;或铸炼哲理语句,以画龙点睛之笔,使文章主题深刻化。好处:揭示中心,点明文章主旨,起到卒章显志的作用。

(三)设问(反问)式[启发读者思考,“言有尽而意无穷”]例1:高考佳作《哈哈镜中的我》的结尾——何必要让自己狭小的视角不公地评价一个人、伤害一个人?何必要熄灭风中的烛光?何必要让所有的孩子都成为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无个性的模型?例2:《“尺长”岂能笑“寸短”》——写罢此文,掩卷沉思:我们是否有勇气嘲笑鸟的单纯?仔细想想走过的路程,我们是否也有过像它们一样的错误?在经历了许多事情之后,我们完全有可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尺长”不能笑“寸短”!为了表达强烈的情感或激起更大的反响,文章往往用问句(设句、反问)的形式结尾。设问不答,激起读者的想象和思考,反问虽问不答,但答案又蕴涵其中,往往能语气强烈,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引起强烈的共鸣。这两种结尾都能极好的启发读者深入思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引用式例1:《

文档评论(0)

wh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