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诗歌比较鉴赏二轮复习
(2022年·全国甲卷)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2022年·全国乙卷)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2022年·浙江卷)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2020·浙江).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2019·全国3卷)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2019·北京)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真题回顾
比较鉴赏角度与方法:23表达技巧比较(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篇章结构)1诗歌形象比较(意象、意境、人物、事物、景物形象)4诗歌语言比较(炼字、炼句、语言风格)诗歌内容、情感基调、思想感情比较
比较角度一形象比较鉴赏1、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集中在两个方面:①意象(主要指景象和物象)内涵的比较;②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比较。2、意象的比较鉴赏,先要看在________上有何不同,再看意象在________与________两方面的异同,或者________________有何异同。3、人物形象的比较鉴赏,要注意从________与____________两方面比较,兼及________的比较。4、形象作用异同的比较主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展开。意象选取自身特点表情达意表层义与深层义外在形象内在性格品质人物身份写景、状物、造境、抒情、结构
一、形象类比较不同诗歌对相同形象的比较;不同诗歌对同一形象(景、物、人、事)描写优劣的比较。??【高考典型例题】物象、人物对比分析·诗歌中的物象与人物对比(“苦笋”与魏征)【2020课标全国Ⅲ】(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苦?笋????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比较阅读题型)15.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审题】题目要求就“苦笋”这一物象,联系历史人物魏征,就二者的相之处进行分析。答题思路:先想一想“苦笋”有什么特点,“苦”就是其特点。由物及人,自然想到“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历史上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从竹笋之“苦味”联想到魏征之“苦口”,这是相似之处。但仅答题此点,难得满分。诗人写笋,写的是一种精神。由自然之物,联系社会人生,或悟明人生哲理,或表达人生志向,或以物自况托物言志,这是诗家套路。“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苦”以“节”来定性,知“苦”是一种节操。正如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连而不妖”,诗人笔下的笋“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有“耿介”之个性和节操。所以,“苦味”“苦口”只是表层,深层的是其“耿介”的精神品质、性格特点。由此联想到人与物的相似之处,方才品得诗歌的真意。
【课堂演练】人物形象对比分析·不同诗歌中的同一人物(“渔夫”)?【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引洪?适子月水寒风又烈,巨鱼漏网成虚设。圉圉从它归丙穴,谋自拙,空归不管旁人说。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妻子一船衣百结,长欢悦,不知人世多离别。【注】①子月:农历十一月。②圉圉:困而未舒的样子。丙穴:地名,在今陕西略阳县东南,这里借指巨鱼所生活的深渊。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子月”一句为环境描写,既点明了渔人捕鱼的节令气候,也为下文诸多内容作了张本。B.“巨鱼”以下三句,写巨鱼漏网,圉圉而去,但是渔人不以为意,因为他本来就志不在鱼,是想表达壮志难酬的无奈。一个“从”字尽显其洒脱旷达状。C.下片“昨夜”二句不仅勾勒了优美的意境,也通过时间和场景的迅速变换,表现了渔人生活的旷放无拘。D.“不知”一句,藏辞锋于婉转之中,由对渔人一家生活描写,转向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示,名为渔人的“不知”,实为作者的“深知”。
【解析】“不以为意”“志不在鱼”“壮志难酬”错误,从词中来看,尽管水寒风烈,渔人仍须下水捕鱼,可叹的是“巨鱼漏网”,圉圉而去,渔家生活,便无着落,连暂时缓解窘迫生活的希望也成为“虚设”了,所以对巨鱼漏网,渔人并非不以为意,而是无可奈何;“从”,“任从”的意思,任从那巨鱼摇头摆尾地回到深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古诗文一轮课本复习回归:《望海潮》.pptx
- 高考古诗文一轮课本复习回归:《氓》.pptx
- 高考作文指导:如何运用名人名事论证成就高分作文+课件.pptx
- 高考古诗文一轮课本复习回归:《种树郭橐驼传》.pptx
- 高考古诗文一轮课本复习回归:《过秦论》.pptx
- 高考古诗文一轮复习课本回归:《登泰山记》.pptx
-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理(评)论与文本互证.pptx
-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文实词积累.pptx
-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实词解释与文化常识.pptx
-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虚词.pptx
- 2025江苏警官学院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 2025四平职业大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 2025和君职业学院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 2025淮南师范学院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 婚介合同书协议书范例.docx
- 二零二五收养计划生育协议书.docx
- 二零二五彩票站承包合同.docx
- 专题15 最新热点时评与写作角度解读+「人民日报」时评文章精选金句汇总-2023年中考语文热点作文素材解读及运用.docx
- 重点难点06微写作(四大考点)-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江苏通用)(学生版).docx
- 专题5:方程-2022—2023学年五年级数学下册暑假专项提升(北京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