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DB22_T1725-2012_大豆对食心虫抗性人工鉴定技术规程_吉林省.docxVIP

DB22_T1725-2012_大豆对食心虫抗性人工鉴定技术规程_吉林省.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65.020.20

B05

DB22

备案号:36016-2013

吉林省地

DB22/T1725—2012

大豆对食心虫抗性人工鉴定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ofsoybeanresistantepodborerartificialidentification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2/T1725—2012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宝泉、沙洪林、张伟、王博、刘佳、高淑芹、何智勇、迟畅、孙星邈。

1

DB22/T1725—2012

大豆对食心虫抗性人工鉴定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豆对食心虫抗性鉴定的技术要求、抗虫性调查和抗性评价。本标准适用于大豆品种

资源、品种(品系)对大豆食心虫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抗性resistance

大豆对食心虫危害所产生的一定程度的避害性、耐害性或抗生性的生态适应能力,具有可遗传的特

性。

采用人工繁殖或自然虫源,在网室内,按一定数量接虫,并根据接虫对象被害程度,确定供试材料

抗虫性水平的方法。

2

DB22/T1725—2012

选择排灌方便、肥力均匀、无前一年越冬虫源的田块。

3.2网室设置

规格以宽度6.0m~8.0m,长度30m~50m,高度1.8m~2.0m为宜,网眼40目~60目,一侧留

有出入口,于食心虫成虫羽化之前扣网。

3.3小区设置

小区行长1.5m~2.0m,行距0.5m~0.65m,株距0.1m为宜。单行区,三次重复,随机或顺序

排列,每30份-50份参鉴材料设抗虫和感虫对照材料各1份。

4鉴定方法

4.1播种

播种时间与大田生产一致。采用人工开沟,等距双粒点播。

4.2田间管理

扣网前15d至接虫后30d,圃场及周围禁用任何杀虫剂。接虫结束后20d撤除网布,其他措施与大

田生产一致。

在大豆植株完全成熟后,按小区收获,混合脱粒,对角线取样法,不少于800粒,调查虫食粒数和

总粒数。填写调查结果见表1。

表1大豆对食心虫抗性调查表

材料名

虫食率虫食粒总粒数

虫食率虫食粒总粒数

(%)

材料1

材料2

材料n

Z=(X/Y)*100....................................(1)

3

DB22/T1725—2012

Z——表示虫食率;

X——表示虫食粒数;

Y——表示总粒数。

5抗性评价

5.1抗性分级标准

大豆食心虫正常发生年,感虫对照品种的抗虫级别为S级别时。抗性分级标准见表2。

表2大豆对食心虫抗性鉴定分级标准

平均虫食率(%)

抗性级别

≤5

>5≤10

抗R

>10≤15

中抗MR

>15≤20

中感MS

>20

高抗HR

感S

大豆食心虫轻度发生年,感虫对照品种不在相应指标范围内时。抗性分级标准见表3。

表3大豆对食心虫抗性鉴定分级标准

平均虫食率(%)

抗性级别

≤2

>2≤8

>5≤8

中抗

>8≤18

>11

高抗HR

中感

若鉴定材料初次鉴定为高抗、抗和中抗,次年进行重复鉴定,以记载抗性鉴定最严重的鉴定结果为

4

DB22/T1725—2012

A

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大豆食心虫形态描述

成虫:是暗褐色或黄褐色的小娥,体长5mm-6mm,翅展12mm-14mm。前翅灰、黄、褐色杂生,前

缘有向外斜走的10条左右黑紫色短斜纹,形成黄褐线条相间,略具光泽。外缘近顶角之下方向内略凹,

稍下有银灰色微带闪光的长椭圆形斑1个,斑内侧有3个黑色小班,上下横列成纵行1排。后翅前缘银

灰色,其余为暗褐色。雄蛾前翅色较淡,有翅缰一根,腹部末端较钝,具抱握器和显著毛束。雌娥色较

深,有翅缰3根,腹部末端纺锤形,产卵管突出。

卵:稍扁平,椭圆形,略有光泽,刻纹不明显,长径0.42mm-0.61mm,短径0.25mm-0.27mm。初

产时乳白色,经2d-3d变黄色,4d-5d变桔红色,中间可看到一半圆形红带,孵化前红带消失,在六

安的一端可看到1个小黑点,为幼虫的头部。

幼虫:幼虫共分4龄,出孵化幼虫淡黄色,入荚脱皮后变为乳白色,2龄幼虫尾部有褐色小圆斑,3

龄幼虫体色黄白,各节背面生有黑色刻点和稀疏短黄毛。末龄幼虫体长约8-9毫米,略呈圆筒形,从腹

部背面观察,第7节-第8节上有1对紫红色小斑者为雄虫,无紫红色小斑者为雌虫。

蛹:长纺锤形,体长5mm,红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lj20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