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综合技能(第2版)PPT课件 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pptx

护理综合技能(第2版)PPT课件 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中医护理技术

学习目的1.能正确阐述常用中医护理技术、中药外治法的操作目的、适用指征、操作程序等。2.能正确操作常用中医护理技术、中药外治法中需要的操作资源,并理解其操作注意事项。3.能正确应用常用中医护理技术、中药外治法辨证地为患者进行中医护理。4.能认识到中医护理在维护人民健康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树立中医药文化自信。

第一节常用中医护理技术12C目录ONTENTS第二节中药外治

第一节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实验1穴位注射实验2耳穴贴压实验3悬灸实验4隔物灸实验5麦粒灸实验6经穴推拿实验7刮痧法实验8拔罐法

实验1穴位注射穴位注射法又称水针,是将小剂量药物注入腧穴内,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双重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操作方法。

【目的】1.改善腧穴局部血液循环,使经气流畅、营养加强。2.增强局部代谢,促进组织修复。【适用指征】毫针刺法治疗的病证大多可用此法。

【操作程序】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7.注射药物2.根据医嘱,配制药液8.起针3.取适宜体位,暴露患处9.协助穿衣,整理床单位4.正确取穴10.整理用物,洗手,记录5.消毒注射部位6.再次核对,排气

【注意事项】1.严格掌握禁忌证。2.药物准备用药剂量决定于注射部位及药物的性质和浓度。3.操作方法选穴宜少,药量宜减少。根据穴位所在部位与病变组织的不同,确定针刺角度和注射的深度。药物不宜注入关节腔、脊髓腔和血管,避开神经。宜过敏药物,提前做皮试。4.告知患者配合情况

实验2耳穴贴压耳穴贴压法是采用王不留行籽、莱菔子等丸状物刺激耳郭上的穴位或反应点,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通过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促进机体阴阳平衡,达到防治疾病、改善症状的一种操作方法。

【目的】1.调节神经平衡,镇静止痛,脱敏止痒。2.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适用指征】1.疼痛性疾病。4.过敏及变态反应性疾病。2.各种炎症及传染病。5.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3.功能紊乱性疾病。6.其他。

【操作程序】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7.观察患者反应2.取适宜体位8.协助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3.探查耳穴敏感点9.整理用物,洗手,记录4.消毒耳部皮肤5.贴敷耳穴6.耳穴按压对压法、直压法、点压法。

【注意事项】1.严格掌握禁忌证2.操作方法严格耳郭消毒。双侧耳穴轮流贴压,每次可留置3~7d。普通胶布过敏者改用脱敏胶布。

3.告知患者配合情况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扭伤和肢体障碍者,按压耳穴时,可适当活动患部。治疗初期,按压时耳穴周围可能有疼痛感,无需特殊处理。

实验3悬灸悬灸即悬起灸,是采用点燃的艾条悬于选定的穴位或病痛部位之上,通过艾的温热和药力作用刺激穴位或病痛部位,达到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治疾病的一种操作方法。

【目的】调整机体气血阴阳,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适用指征】各种慢性虚寒型疾病及寒湿所致的疼痛。

【操作程序】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2.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3.施灸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4.随时观察病情及患者反应。5.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6.施灸完毕,熄灭艾火。7.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酌情开窗通风。8.清理用物,洗手,记录。

【注意事项】1.严格掌握禁忌证2.操作方法施灸顺序: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注意防止烧伤。灸后出现水疱,根据大小不同处理。艾火需充分熄灭。

3.告知患者配合情况施灸过程中出现头昏、眼花、恶心、颜面苍白、心慌出汗等不适现象,及时告知护士。灸后注意保暖,饮食宜清淡。

实验4隔物灸隔物灸,也称间接灸、间隔灸,是利用药物等材料将艾柱和穴位皮肤间隔开,借间隔物的药力和艾柱的特性发挥协同作用,达到治疗虚寒性疾病的一种操作方法。根据隔物不同,分为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等。

【目的】调整机体气血阴阳,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适用指征】1.隔姜灸缓解因寒凉所致的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2.隔蒜灸缓解肌肤浅表部位的红、肿、热、痛等症状。3.隔

文档评论(0)

youmeu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执业医师持证人

文档随时下架,尽快下载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2月2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执业医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