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秘密★启用前
九江市2021一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公元前16世纪至前3世纪,中国各地区文化逐渐融合。商周以后,中国北部已有强大的文明,将其他族群、阶层纳入同一政治、文化秩序。春秋战国接续已经发轫的动力,扩大了这一秩序的领域。中国文化的特色,此时也呈现出来,此后又有两千余年成长。同时,中东地区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城两个文明,则由盛转衰,后被边陲的波斯与希腊取代。两河、尼罗河流域本是颇有活力的文化核心区,但没能走向庞大持久的文化圈,却从此以后,分分合合,终于淡出历史。
先从地理形势讨论。中国北方黄土高原、黄土平原、渤海湾平原三者一体,虽有山地,却非天险。南方则河川湖泊处处有之,偶有山岭,不成障碍。南北之间彼此密接,只有四川盆地等地自成格局。长江、黄河两河中下游代表的南方与北方,形成各自的文化特色,又因彼此密迩而交流频繁。南北两个文化系统,经常接触,又不断抗衡,最后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融合为一。
中东两大文明则不同。两河地区北有高山,南有沙漠,难以逾越;其它方向通路狭窄。埃及在尼罗河谷地,两侧皆山,外面不是荒漠就是石碛山地。两河与埃及之间还隔了一个大沙漠,是以两个古代文明虽有接触,却不能密集交流。此间之征服者,只能“马上”取天下,而不能有文化的涵化力,将不同文化系统融为一个可大可久的核心。
中东地区各地方文化,各自发展了独特的文字系统。两河的楔形文字、埃及的图像文字,造字原则完全不同,始终无融合的可能。中国地区只出现了一套文字系统。它在新石器时代即已肇瑞,于商周时代一系相承。南方文化与北方交会时,南方可能并无文字,于是接受了北方的文字。战国列国出土的文书,虽有歧异,大体相同,属于一系。中国地区单一的书写系统;实与其文化的融合关系密切。
从思想方式而言,两河流域的文献,显示出二元对立的观念:淡水与苦水、山雨与干风,皆难以调和。埃及古代的宇宙观,则为定于一尊的多元系统:法老是主宰,地方神祗各有职司。新王国时代,埃及向外扩张,接触异地文化,这套封闭的观念便难以自圆其说。
中国古代文化则逐渐形成二元融合的观念,阴阳、动静都对立而互补。《周易》以相对二元、彼此调和作为事物的本质,这套观念迥异于中东两大文明。也许因周人秉持此想法,故其主宰北方时,能吸纳旧商人族群,并与各地土著共存,体现出很大的包容性。
春秋时孔子提出“仁”,将人性与宇宙的道,结合为以人间秩序为主轴的思想体系,此即雅斯贝尔斯所谓“文化大突破”。而亚述与埃及于轴心时代却未有足够的大突破。中国的情形,综合言之,广大地区的古代族群,在接触的过程中,有同--文字为载具,观念包容调和,遂能合为一系,源远流长。大突破后,人间的关怀,二元的动态及互补,成为中国文化系统主要的思想特点。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特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东两大古文明土地贫瘠,资源稀少,而缺乏文化交流、融合的能力。
B.中东地区的两大古文明,其思想方式的特点是二元对立,这迥异于中国。
C.在文化大突破之后,中国古代文化系统的主要思想特点才逐渐形成。
D.对立与互补,是中国古文明与中东两大古文明在文化发展上显著的差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论证具有宏观的视野,经由比较推出事物特点,方法得当,结论可信。
B.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深人分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特色及其成因。
C.文章选材考究,以古中国之南、北两方与中东之两河、尼罗河,形成严谨的对比结构。
D.文章的论据服务于论点,如周易周人佐证了中国古代文化观念的二元对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东两大独特文明,由于地理因素、文字特点、造字原则等具体条件的限制,其文化整合的实现基本没有可能。
B.据文章所述我国古代文化的特点与发展脉络,倡导和谐的“和”文化定然具有更深远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C.朱熹曾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正与文中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些特征或表现相通。
D.文章开头便提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在结尾终于交代了其具体内容,使得文章首尾呼应、内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1-2022学年江西省九江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 2021-2022学年辽宁省朝阳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 2021-2022学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 2021-2022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ocx
- 2021-2022学年四川省德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 2021-2022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 2021-2022学年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 2021-2022学年重庆市清华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 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
- 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