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少年儿童健康习题+答案
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相对平稳期是在
A、1-3年级
B、5-6年级
C、3-5年级
D、2-4年级
正确答案:C
2.小学生拖拉多数属于
A、激进型拖拉
B、逃避型拖拉
C、被迫型拖拉
D、犹豫型拖拉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小学生拖拉多数属于逃避型拖拉。小学生可能因为对任务不感兴趣、害怕困难、缺乏自信等原因,通过拖拉来逃避完成任务,所以逃避型拖拉较为常见。
3.智力通常是指
A、模仿能力
B、创造能力
C、一般能力
D、特殊能力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智力通常是指一般能力,它是个体在很多基本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涵盖了多个方面且具有普遍性。特殊能力是在某些特定领域表现出的能力;模仿能力侧重于复制他人行为;创造能力强调产生新颖独特成果的能力,均不符合智力的通常定义。
4.积极情绪的“拓展--构建”理论由()提出
A、拉扎鲁斯
B、阿诺德
C、兰格
D、弗雷德里克森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弗雷德里克森提出了积极情绪的“拓展--构建”理论。该理论认为,积极情绪能够拓展个体的思维和行动能力,帮助个体构建资源,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阿诺德提出了情绪的评定-兴奋学说;拉扎鲁斯提出了认知评价理论;兰格强调情绪与机体变化的关系。
5.最佳的智力开发期
A、大学阶段
B、0-6岁
C、中学阶段
D、小学阶段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在儿童0-6岁阶段,大脑处于快速发育时期,外界的各种刺激对大脑神经元的连接和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个阶段进行适宜的智力开发活动,能够为孩子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0-6岁是最佳的智力开发期。小学阶段、中学阶段和大学阶段大脑发育已逐渐趋于稳定,虽然也能进行智力提升,但相比0-6岁的可塑性和开发潜力,已不是最佳时期。
6.把成功归因到努力或能力
A、产生自豪感
B、产生侥幸心理
C、产生愧疚感
D、不会有过多愧疚感
正确答案:A
7.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患病率在()之间。
A、1%-10%
B、10%-30%
C、5%-10%
D、35%-40%
正确答案:A
8.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第一阶段关注
A、从关心身心因素的制约发展为关注社会因素的影响
B、从关注身体疾病到重视心理疾病
C、从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到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
D、从改善精神病患者待遇到注意精神病的预防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第一阶段主要是从改善精神病患者待遇到注意精神病的预防。在早期,人们开始关注精神病患者的生存状况,随后逐渐意识到预防的重要性,这是心理卫生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起始阶段,重点在于对精神病相关方面的初步关注和转变。
9.心理学家塞尔曼认为孩子的交友过程的亲密阶段是
A、4-9岁
B、3-7岁
C、6-12岁
D、9-12岁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塞尔曼认为孩子的交友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其中亲密阶段是9-12岁。在这个阶段,儿童之间的友谊更为密切,他们互相分享秘密、互相帮助,友谊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10.本杰明·布鲁姆假定17岁个体的智力发展为成熟智商100%,那么4岁个体的发展智力为
A、50%
B、80%
C、90%
D、92%
正确答案:A
二、多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心理健康的标准
A、有现实的目标、责任感和心理特点、行为方式符合年龄特征
B、良好的适应能力和有一定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主性
C、积极心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绪稳定乐观
D、正确的自我观念、健全人格和较好的耐挫能力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多个方面。积极心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绪稳定乐观有助于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健全人格和较好的耐挫能力能使个体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有现实的目标、责任感以及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符合年龄特征,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良好的适应能力和有一定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主性,对于个体在社会中正常生活和发展至关重要。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心理健康的标准。
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原则
A、发展性和主体性原则
B、全面性和体验性原则
C、差异性和尊重性原则
D、可操作性原则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原则包括:1.发展性和主体性原则: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差异性和尊重性原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3.全面性和体验性原则:全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丰富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领悟。4.可操作性原则:活动课的设计要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便于教师组织实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