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评析
DOI:10.14014/j.cnki.cn11-2597/g2.2021.16.059
论阿来《云中记》中的创伤叙事
顾中秀
【提要】本文主要研究阿来小说《云中记》中村的影响。阿巴童年时期,云中村世代信仰的苯
中的创伤叙事。地震带来的灾难和历史发展带来教在极端政治环境中被当作封建迷信加以禁锢,一
的冲击是形成创伤记忆的源头,作家在反思的基切宗教祭仪都被取消,不再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
础上超越以往灾难叙事的书写惯性,拒绝消费苦中。村中的寺庙被改建为学校,年轻一代在现代科
难,开拓出新的美学空间,在文学创作中完成对创学文化的教化下成长,阿巴是这代人的典型代表。
伤的疗救。现代科学培养出的理性精神和祭师身份常常令他陷
【关键词】《云中记》创伤疗救入困惑和矛盾之中,他也是云中村第一个不懂招魂
《云中记》是一部村庄的受难史,更是藏地边远和祭祀仪式的祭师,这些情节无不体现出极端政治
乡村的变迁史。无论灾难还是历史,都给人们的情环境导致的文化断裂。
感和生活带来剧烈的颤动,在人们心灵上烙印下挥新时期到来,这种文化断裂随着政策的松动有
之不去的创伤记忆。所缓和,但时代的发展却在另一维度上蚕食着云中
一、灾难与历史:创伤记忆的来源村的文化特性。这个地处偏远的藏族山村在现代化
《云中记》用文学话语将地震在人们心中遗留进程中分享了与大部分中国乡村相同的命运,新生
的创伤记忆如实记录下来。首先是地震带来的残酷事物不断涌入,民族传统不断受到冲击,外界力量
死亡和伤残场景。小说整体上采用第三人称视角,深刻影响着村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追求,藏民族独
但在叙事时却以阿巴的流动意识为线索,跟随阿巴有的文化传统逐渐被现代商品文化所化约,失去其
的记忆重现了地震给云中村带来的灾难和死亡。云独特性。搬迁到移民村的村民们常常为自身的民族
中村将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在地震中死去,整个村庄身份所困扰,这种文化认同危机和身份失落的迷茫
淹没在死亡的悲哀中。无助感和绝望感渗透进每一沉潜为族群集体的文化创伤。从这一视点出发,《云
个人的神经,连身为祭师的阿巴也开始对祖祖辈辈中记》不仅是对逝去生命的安魂曲,更是一曲传统
敬奉的山神产生责备和质疑。民族文化的挽歌。
绝望的死亡场景给云中村村民带来无法疗治的二、反思与超越:创伤叙事的审美追求
精神创伤。地震发生后,鬼魂的传说开始在村子里汶川地震发生后,涌现出众多以之为主题的新
流传,不少村民声称看到了他们死去的亲人。在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地震故事通过各种媒介被一次
代科学的洗礼下,村民们早已不再相信鬼魂的存在,又一次地讲述。阿来曾深入介入这场灾难之中,因
是巨大的灾难击穿了他们原有的价值信仰。目睹周此也有动笔的念头。地震发生时他在成都的家中写
遭原本坚固的一切顷刻之间归于覆灭,人开始动摇作,亲身经历了地震的威胁;震后他第一时间驱车
起来,感到存在本身是如此的脆弱,世界是如此难前往汶川救援,见证了地震现场;之后他组织捐款
以预测,人感到无法掌控自己的生存,意志力走向参与灾后重建,完整经历了灾难发生和救援的全部
涣散和崩溃,盲目而强大的非理性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