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pptxVIP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课导入北宋的版图远不如汉唐时期。当时与北宋并立的政权,北方有契丹族建立的辽,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契丹族和党项族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呢?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知道契丹族、党项族的崛起及政权的建立,知道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等基本史实,能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思考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2.识读《北宋形势图(1111年)》,了解辽、西夏与北宋政权的并立;3.分析材料,理解北宋与辽、西夏议和的原因及影响;4.认识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习目标

并立中共存—政权并立任务一观察左图,根据北宋、辽、西夏的地理位置特点绘制简单的示意图。辽西夏北宋辽西夏北宋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任务二请为辽、西夏政权制作名片辽西夏辽时间:建立者:民族:都城:916年时间:建立者:民族:都城:西夏耶律阿保机契丹族上京临潢府1038年元昊党项族兴庆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今宁夏银川)

根据课本P33-34内容,归纳契丹族和党项族发展壮大的原因?特点:学习中原汉族的文化影响:辽、西夏不断发展壮大民族经济政治文化契丹族党项族学习汉族政治制度学会农耕、冶铁、纺织等创制文字鼓励垦荒,发展农业经济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创制西夏文字任务三

契丹文字西夏文字西夏货币契丹货币辽墓出土煮茶图西夏符牌契丹鸡冠壶(西夏)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御史台,曰开封府,曰翊卫司,曰官计司,曰受纳司,曰农田司,曰群牧司,曰飞龙院,曰磨勘司,曰文思院,曰蕃学,曰汉学。——《宋史》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根据教材P35,完成填空,并对下列事件进行排序。A、辽太宗时,占领_____________D、宋太宗北伐失败,转向防御C、时,辽军大举攻宋B、宰相______力劝皇帝亲征E、辽宋议和,辽军撤回,宋给辽_____燕云十六州寇准宋真宗钱物ADCBE

1.背景: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辽幽云十六州公元936年,石敬瑭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晋国,辽太宗与石敬瑭约为父子。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燕云十六州的战略意义使得中原的北宋政权感受威胁持续长达二百年。

2.澶州之战:1004年辽逼近妥协·宋辽议和寇准力主宋辽澶渊之盟辽攻皇帝亲征开封宋真宗澶州

3.澶渊之盟和约内容辽宋澶渊之盟辽军撤回,宋朝给辽钱物

材料一:宋辽双方大致保持了百余年之和平这对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民间交往和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是非常有利的。积极:澶渊之盟给宋辽双方带来较长时间的和平,促进了民族交融。材料二:真宗在有利的军事形势下屈辱求和的结果,对宋而言这是丧权辱国的,不仅燕云十六州的失地未能收回而且要输金纳绢以求辽国不再南侵,此后辽更是不断需索使北宋国威扫地。岁币加重宋朝的百姓负担。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澶渊之盟”。政治上——屈辱性经济发展民族关系上——双赢性、互利性消极:澶渊之盟对北宋是屈辱的,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课后活动澶渊之盟后,朝中大臣排挤寇准,寇准被罢去相职。当时京城里流传着民谣:“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想一想:这首民谣反映出民众的什么愿望?面对辽国的大举入侵,寇准力促宋真宗御驾亲征,从而打败辽军,使中原百姓免遭生灵涂炭。此外,寇准一生为官,40余年,举荐贤能,扶正祛邪,不徇私情,深得民心。此歌谣反映了民众对寇准的景仰和爱戴。

1.背景: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损失惨重。但西夏虽屡屡获胜,但立国时间短,人力、物力有限,也遭受很大损耗,人民处于困苦之中。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2.宋夏议和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钱物。议和后,宋夏边境贸易兴旺。和约规定:西夏取消帝号,宋册封其为夏国主,许自置官属,名义上向宋称臣,奉正朔;宋朝每年赐给西夏银7万两,绢15万匹,茶3万斤;另外,每年还在各种节日赐西夏银22000两,绢23000匹,茶1万斤。宋“岁赐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另有各种生日、节庆所赐银、绢、茶,以及衣著杂帛等,总计二十五万五千。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后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宋太祖时执政晚期与辽保持友好关系,互通使节宋太宗时宋多次进攻辽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宋真宗时辽军进举进攻北宋,双方签订澶渊之盟辽与北宋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的共同影响是什么?西夏与北

文档评论(0)

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优质学习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