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三国志蜀国兵力考
*本篇借助各种史料考证蜀国各个时期的兵力,其中凡是未注明出处的引用皆出自裴注版《三国志》。
*首先要引入一个概念词-常备兵。现在世人普遍存在一个错误的观点:一国兵力随着时间的增加会无止境的增长。其实不然,如果不断征兵其结果必然是人口巨减,民不聊生,百业待废,暴动四起,国力衰退,最终导致一个国家自灭。不管在哪个朝代都存在一个叫常备兵的概念,既是以一定人口比例征发的国家常驻兵力。三国时期的常备兵征兵比例通常为十口出一兵,曹魏中后期一直用九口一兵的比例是因为三面受敌,兵力消耗过大,但其人口众多,影响较小。而蜀国中后期同样使用了九口一兵的比例(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国,其战士人民,盖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贡贽大吴,抗对北敌,至使耕战有伍,刑法整齐,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默记),实在是失荆州、败夷陵,兵力巨损而迫不得已,随之带来的负面人口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当时,全国的常备兵一直保持在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到九分之一之间,全国总人口767万2千左右,总兵力保持在80万左右。
人口与常备兵解析
通典载
刘备章武元年,有户二十万,男女口九十万。及平蜀,得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通计户九十四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五百三十七万二千八百八十一。除平蜀所得,当时魏氏唯有户六十六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有四百四十三万二千八百八十一。孙权赤乌五年,有户五十二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晋武帝太康元年,平吴,收其图籍,户五十三万,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后宫五千馀人。则当三国鼎峙之时,天下通计户百四十七万三千四百三十三,口七百六十七万二千八百八十一,以奉三主,斯以勤矣。
吴国:53万户,230万人,兵23万(太康元年)
魏国:66.3423万户,443.28万人(景元四年)
蜀国:20万户,90万人(章武元年)
28万户,94万人,兵10万二千(景元四年)
*从史料可以看出:
常备兵是以人口数量为基数以一定比例征发的。蜀汉94万人10万兵;东吴230万人23万兵;曹魏443万人45~50万兵。东吴人口是蜀汉2.4倍、常备兵为2.3倍;曹魏人口是蜀汉4.7倍、常备兵为4.5
至5倍。都是符合常备兵人口比例的。
魏国征兵率为1:9,户口6.7人
吴国征兵率为1:10,户口4.3人
蜀国征兵率1:9.2,户口3.3人(章武元年,户口4.5人)
魏国每户有6.7人,每九人出一兵,也就是大约三户二十七人出三兵。吴国每户有4.3人,每十人出一兵,相当于七户三十人出三兵。
蜀国建国时每户有4.5人,同是九人出一兵(武侯时期),但是因为蜀国人口稀少(只有魏国的五分之一),就变成了两户出一兵,到40年后每户仅剩3.3口,这就说明了九比一这个比例已经给每户增加了相当的负担。蜀国户口从4.5人降到3.3人,人口增长速度明显降低,正常情况来说长期按这个比例多次征兵将会造成国力直线下降。然而,征兵率由9:1(早期)提升到9.2:1(后期),又相反的说明了蜀兵战死率低,跟武侯用兵谨慎有直接关系,正是因为季汉人口少禁不起人口死亡和复次征兵所以才必须要谨慎用兵。而在武侯治理下国泰民安,井井有条,又相对缓解了征兵造成的户劳动人口减少的矛盾状况,使蜀国国力蒸蒸日上。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於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袁子曰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
数万、数十万之考证
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
江表传载
瑜请见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军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二十二三万)
从平荆州,以仁行征南将军,留屯江陵,拒吴将周瑜。瑜将数万众来攻……
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赤壁后有分兵,故二万馀)
先主留诸葛亮、关羽等据荆州,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二万馀,后文给出)
魏使于禁救樊,羽尽禽禁等,人马数万,讬以粮乏,擅取湘关米。
会汉水暴起,羽以舟兵尽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惟城未拔。
袁子曰: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国,其战士人民,盖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贡贽大吴,抗对北敌,至使耕战有伍,刑法整齐,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
黙记载
诸葛丞相诚有匡佐之才,然处孤绝之地,战士不满五万,自可闭关守险,君臣无事。空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