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与自我:试论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意义.pdf

偶像与自我:试论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意义.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研课题科学咨询第19期(总第841期)

偶像与自我:试论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意义

方芳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摘要: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在一定范围内,理性的偶像崇拜有益于青少年的身心健

康,能帮助他们顺利度过探索自我的阶段。偶像崇拜从根本上讲是对自我的一种投射。偶像之于青少年,是处理

个人身份、构建有意义的自我的资源和中介工具。个人通过自我品牌的建立和名气积累,有可能会成为新的偶像,

赢得粉丝。其中,媒体及媒体中的自拍文化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媒体应增强社会责任感,发挥教化功能,引领

青少年构建积极自我和发展健康人格。

关键词:偶像;偶像崇拜;青少年;自我

在汉语中,偶像一词的本义是指用泥或木头等制研究指出,有偶像的学生的自我价值感显著高于没有

成的供人敬奉的神像,后比喻为人心目中具有某种神秘偶像的学生的自我价值感,理智的偶像崇拜产生的自

[1][12-13]

力量的象征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偶像崇拜早已不再我价值感高于非理智的偶像崇拜。有的研究发现,

[14]

局限于神灵偶像,而是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普遍的社会偶像崇拜卷入程度与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负相关。

[15]

文化心理现象。心理学认为,偶像崇拜是个人认同并模霍妮(Horney)认为,追寻偶像是追寻理想的自我。

仿他人的言行及其价值的过程,目的是满足个人情感和麦卡琴(McCutcheon)等人认为,偶像崇拜是青少年追

[2][16]

自我认识的需要。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普遍存在的一种求自我肯定和理想自我的一种特殊形式。青少年通

现象,绝大多数青少年都有自己的偶像。过偶像崇拜达到自我认同(identity)和自我实现(self-

[17]

1890年,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fulfillment),建立自我价值感。

James)在《心理学原理》中首次提出,“自我”是心理综上,在一定范围内的理性的偶像崇拜有益于青

学分析和研究的重要单元之一,与个人有关的任何事少年的身心健康,能帮助他们顺利度过探索自我的阶

物,在一定范畴内都可被认为是自我的一部分。人们的段。偶像对个体自我的影响,可以说是偶像存在的重要

决策、行为、记忆及心理健康都会受到自我的影响。处意义。

于青少年时期的个体会重新思考有关自我的问题,并一、偶像之于粉丝的自我

通过一些方式不断调整和整合对自我的认知。因此,偶像的意义不在于他是谁,而在于他对粉丝来说

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研究往往聚焦于自我的有关方面,是谁,是粉丝把他塑造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对偶像的

围绕偶像崇拜与自我的关系展开。研究发现,有偶像的崇拜显示了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创造力,粉丝通过媒体

青少年的自我概念得分显著高于没有偶像的青少年的呈现的偶像叙事和图像完成自我意识的构建。“偶像崇

[3-6]

得分。不同偶像类型的榜样作用有所不同,分别影拜”一词中隐含的宗教类比以隐喻的方式表达了偶像

文档评论(0)

151****80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安全评价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3日上传了安全评价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