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精品教学(汕头大学)新生儿及儿童用药-niu.pptxVIP

药理学精品教学(汕头大学)新生儿及儿童用药-niu.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生儿及儿童用药YongdongNiu,OncologyPh.D.Dept.ofPharmacologyTel背景第一部分新生儿及儿童发育不同阶段的特点新生儿药动学特点新生儿药代学特点新生儿常见疾病的用药婴幼儿、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用药第二部分新生儿及儿童合理用药原则

儿科,因患儿不会主诉病史/说不清、说不准病史,故有“哑科”之称。第一章节

背景添加标题中国第6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0~14岁儿童超过2.2亿,约占人口总数的16.6%。添加标题中国人口约13亿,儿童达4亿,约占人口总数的1/3。添加标题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总人数为12.9533亿,比10年前增加了1.3亿。0~14岁的儿童为28979万人(2000年11月1日)。

新生儿及儿童的生理特征处于不断快速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生长:机体和器官的成熟发育:生理功能上的完善新生儿期:婴儿期:1岁幼儿期:1-3岁学龄前期:3-7岁学龄期:6、7-12、13岁青春期:11-12岁/13-14岁

年龄依赖性:不同的年龄由于具有各自的生理特点而对药物反应的特殊性

第一节

新生儿及儿童发育不同阶段的特点新生儿(neonate,newborn):指离开母体(扎脐带)到出生后28天内的小儿。从宫内到宫外,首次独立外界生存,需完成一系列适应性的改变:发育显著加快,体重增长迅速,各器官功能渐趋完善;但抵御外界的侵袭能力较弱,表达能力较差。因此,在新生儿这个比较特殊时期的药物治疗就应该充分考虑其特殊性。

生理特征脏器功能发育不全,酶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药物代谢及排泄速度慢随出生体重、胎龄及生后日龄的改变,药物代谢及排泄速度变化很大血脑屏障功能不佳,药物相对容易进入脑内皮肤粘膜体表面积大,血液丰富,某些外用药、透皮制剂容易吸收个体差异很大。病理状况下,各功能均减弱因此,新生儿所用药物剂量及给药间隔、途径等,应随小儿成熟程度和病情不同而异。

新生儿出生后24-48h,胃液pH值为1-3;10天后,胃液pH值达6-8,接近中性;后逐渐降低,2岁后,逐渐达到成人水平。胃排空时间延长达6-8小时。肠管相对较长(8倍与身长;成人4-5倍身长),蠕动慢而不规则。新生儿肌内组织和皮下脂肪少、局部血流灌注不足,肌内注射吸收少、吸收缓慢,容易在局部蓄积而产生“储蓄效应。药物吸收一、新生儿药动学特点

3.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角化层薄,经皮肤吸收较成人迅速广泛,吸收过多易发生中毒反应(皮肤外用药慎用)1添加标题出生不久的新生儿,切忌用胶布、氧化锌药膏及膏药,容易引起接触性皮炎;2添加标题患皮肤病或进行皮肤消毒时,一般不使用刺激性很强的药物,如水杨酸、浓碘酊等,以免使皮肤发生水泡、脱皮及腐蚀。如必须使用,应从低浓度开始;3添加标题局部涂药面积不可过大,浓度不宜太高。如硼酸,一般用于小面积湿敷,毒性不大,但如果用于大面积皮肤涂药治疗,则可能发生急性中毒;4添加标题酒精用后不挥发也会中毒。

4.新生儿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浓度较低白蛋白为胎儿白蛋白(与药物的亲和力低),游离药物浓度相对成人和年长儿高;新生儿易出现生理性血清胆红素升高和游离脂肪酸浓度增高,它们能置换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使游离的药物浓度明显增高,导致药理作用增强,甚至出现毒性;有些药物可与血清胆红素竞争白蛋白的结合部位,将胆红素置换出来,成为游离胆红素,新生儿血脑屏障功能不成熟,大量胆红素极易进入脑组织中,引起核黄疸。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药物:吲哚美辛、维生素K、毛花苷C、地西泮、磺胺、红霉素、肾上腺素等。

药物分布影响因素药物分布特点体液成分及体脂:体液量大(80%),细胞外液占45%,脂肪含量低水溶性药物:Cmax↓、t1/2↑、细胞内药物浓度高(内/外<成人)脂溶性药物:游离↑,脑部↑血浆蛋白结合率:蛋白合成少、亲和力低、胆红素竞争结合游离药物↑药物敏感性↑易形成核黄疸:水杨酸类、磺胺类、安定→置换胆红素→核黄疸血脑屏障:功能不完善,通透性高药物容易进入中枢:1.有助于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2.全麻药、镇静催眠剂、吗啡等可造成中枢损害

01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经肝代谢的药物02肝大但肝药酶不成熟t1/2↑↑03胆汁不易排出葡萄糖醛酸酶缺乏(茶碱、地西泮、苯巴比妥)经胆汁排泄的药物易蓄积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代谢葡萄糖醛酸结合力差灰婴综合症氯霉素

新生儿肾清除率低下经肾排泄的原型药物清除减慢→t1/2↑青霉素G(6倍)、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地高辛等药物排泄1.出生一个月肾功能可迅速发育,提示:按日龄测得的药动学参数调整用药量和给药间隔2.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6-12月成人水平3.肾小管排泌功能7-12月达成人水平总

文档评论(0)

SYWL2019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权威、专业、丰富

认证主体四川尚阅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0MA6716HC2Y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