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氢技术与工艺课件:液氢.pptx

制氢技术与工艺课件:液氢.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液氢的生产;;液氢性质;液氢性质;液氢外延产品;液氢外延产品;德国宝马公司的深冷高压氢气储已经安装在其氢燃料电池轿车上,110L水容积的350bar深冷高压氢气储罐可储存6kg氢气,而丰田122L水容积700bar储罐仅储存5kg氢气。;第3代储罐资料见表10-4。

;2.深冷高压气体(Cryo-compressedhydrogen,CcH);;液氢用途;液氢用途;;正氢和仲氢;高温时,正、仲态的平衡组成不变;低于常温时,正、仲态的平衡组成将随温度而变。常温时,含75%正氢和25%仲氢的平衡氢,称为正常氢或标准氢。不同温度时,正常氢中正、仲氢的比例不同,见表10-5。可见在液氢状态,其仲氢含量高达99.8%,而在27°C时,仲氢只有25.07%,期间,大部分仲氢回变为正氢。在氢的液化过程中,必须进行正-仲催化转化,否则生产出的液氢会自发地发生正、仲态转化,最终达到相应温度下的平衡氢。注意,正-仲氢转化是一放热反应,自发地发生正-仲态转化,会放出大量热,导致液氢沸腾、失控。因为只有氢气才有正、仲态,所以氢气液化过程中,必须进行正-仲氢催化转化是与其他气体,如空气、氨气、氧气、氮气、氦气液化的根本区别。正常氢转化为平衡氢时的转化热与温度有关。

;表10-5不同温度下平衡氢中仲氢的含量;由表10-6可见,在20.39K时,正-仲氢转化时放出的热量为525kJ/kg,超过氢的气化潜热447kJ/kg。因此,即使将液态正常氢储存在一个理想绝热的容器中,液氢同样会发生汽化;在开始的24h内,液氢大约要蒸发损失18%,100h后损失将超过40%,不过这种自发转化的速率是很缓慢的,为了获得标准沸点下的平衡氢,即仲氢含量为99.8%的液氢,在氢的液化过程中,必须进行数级正-仲氢催化转化。

当偏离平衡浓度时,正氢和仲氢之间会自发地相互转化,但转化速度很慢,需要增设催化剂来促进其转化。常用过渡金属催化剂。;液氢生产工艺;液氢生产工艺;3.氮制冷液化循环

该工艺包括氢液化和氮制冷循环两部分。氦制冷循环为Claude循环系统,这一过程中氦气并不液化,但达到比液氢更低的温度(20K);在氢液化流程中,被压缩的氢气经液氮预冷后,在热交换器内被冷氮气冷凝为液体。此循环的压缩机和膨胀机内的流体为惰性的氮??,对防爆有利;且此法可全量液化供给的氢气,并容易得到过冷液氢,能过减少后续工艺的闪蒸损失。

氦制冷循环是一个封闭循环,气体氦经压缩机,增压到约1.3MPa;通过粗油分离器,将大部分油分离出去;氦气在水冷热交换器中被冷却;氦中的微量残油由残油清除器和活性炭除油器彻底清除。干净的压缩氦气进入冷箱内的第一热交换器,在此被降温至97K。通过液氦冷却的第二热交换器、低温吸附器和第三热交换器,氦气进一步降温到52K。利用两台串联工作的透平膨胀机获得低温冷量。从透平膨胀机出来的温度为20K、压力为0.13MPa的氦气,通过处于氢浴内、包围着最后一级正-仲氢转化器的冷凝盘管。从冷凝盘管出来的回流氦,依次流过各热交换器的低压通道,冷却高压氦和原料氢。复温后的氦气被压机吸入再压缩,进行下一循环。;来自纯化装置、压力大于1.1MPa的氢气,通过热交换器被冷却到79K。以此温度,通过两个低温纯化器中的一个(一个工作的同时另一个再生),氢中的微量杂质将被吸附。离开纯化器以后,氢气进入沉浸在液氮槽中的第一正-仲氢转化器。转化器中,氢进一步降温并逐级进行正-仲氢转化,最后获得仲氢含量>95.%的液态氢产品。离开该转化器时,温度约为79K,仲氢含量为48%左右。在其后的热交换器和从氢液化单位能耗来看,以液氮预冷带膨胀机的液化循环最低,节流循环最高,氮制冷氢液化循环居中。如以有液氮预冷带膨胀机的循环作为比较基础,节流循环单位能耗要高50%,氮制冷氢液化循环高25%。所以,从热力学观点来说,带膨胀机的循环效率最高,因而在大型氢液化装置上被广泛采用。节流循环,虽然效率不高,但流程简单,没有在低温下运转的部件,运行可靠,所以在小型氢液化装置中应用较多。氮制冷氢液化循环消除了处理高压氢的危险,运转安全可靠,但氮制冷系统设备复杂,制冷循环效率比有液氮预冷的循环低25%。故在氢液化当中应用不很多。其生产工艺流程见图10-6。;液氢生产工艺;液氢生产工艺;液氢生产工艺;液氢生产典型流程;液氢生产典型流程;液氢生产典型流程;液氢生产典型流程;液氢生产典型流程;全球液氢生产;全球液氢生产;循环方式;;液氢储存;液氢设备的绝热材料;液氢设备的绝热材料;液氢设备的绝热材料;液氢设备的绝热材料;液氢设备的绝热材料;液氢运输;液氢运输;液氢运输;液氢运输;;液氢加注系统;液氢加注系统;;相关研究工作;相关研究工作;相关研究工作;相关研究工作;标准方面;;发展前景;;1.液氢的优点有哪些?

2.液

文档评论(0)

ning20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中医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0日上传了中医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