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第24 课《诗词曲五首》教案.docx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第24 课《诗词曲五首》教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九下第24课《诗词曲五首》教案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古代文人的家国情怀、人生思考和情感世界,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曲的热爱之情,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语言运用: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理解诗句含义,做到有感情的朗读。

思维能力: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大意,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审美创造: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每首诗词曲的内容,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诗词曲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夸张、比喻、用典等,体会其艺术效果。

难点

体会《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借古讽今的写法以及作者复杂的情感。

理解《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所体现的高尚气节和生死观。

感受《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导入新课

通过谈话导入,询问学生对古代战争的了解,引出《十五从军征》中反映的兵役制度和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以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所描绘的边塞风光和送别之情。

二、讲授新课

(一)《十五从军征》

1.作者及作品简介

介绍乐府诗的特点,以及本诗选自《乐府诗集》,让学生了解乐府诗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朗读诗歌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然后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情感。

3.疏通诗意

结合课下注释,师生共同翻译诗句,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重点讲解“十五”“八十”等数字运用的夸张手法,以及“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等句的环境描写。

4.分析诗歌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老兵的形象,体会他回家后的凄凉处境和悲苦心情。探讨诗歌所揭露的社会现实,即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5.总结写作特色

以第一人称叙述,使故事更具真实感;运用环境描写烘托气氛,将老兵的悲惨遭遇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介绍岑参的生平经历和诗歌创作风格,让学生了解他作为边塞诗人的代表作品特点。讲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即诗人在轮台送武判官归京时所作。

2.朗读诗歌

教师配乐朗读,学生欣赏,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之美。然后学生齐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好节奏。

3.整体感知

让学生思考诗歌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引导学生总结:

第一部分(1-10句)写漫天大雪中边塞的壮丽景象,

第二部分(11-18句)写送别武判官时的情形。

4.赏析诗句

重点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咏雪名句,从用词、修辞和意境等方面进行分析,体会诗人新奇的比喻和昂扬乐观的精神。

分析“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等句如何表现边塞的奇寒。

探讨“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所描绘的场景以及“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中“冻不翻”的妙处。品味诗歌最后四句所表达的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惆怅之感。

5.总结主题和写作特色

总结诗歌的主题,即通过对塞外冰天雪地的绮丽风光的描绘,抒发了诗人雪中送友的深挚情感和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分析写作特色,如结构上的大开大阖,意境的鲜明独特,以及细节描写和想象的运用等。

第二课时:《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过零丁洋》

《山坡羊?潼关怀古》

一、复习导入

请学生背诵《十五从军征》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然后导入本节课要学习的三首诗词曲。

二、讲授新课

(一)《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作者及背景介绍

介绍辛弃疾的生平经历、词的风格以及本词的创作背景,即辛弃疾在镇江登临北固亭时触景生情而作。

2.朗读训练

教师范读,强调词的节奏和韵律,如“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等句的停顿和重音。学生跟读、自由读,直至能够熟练背诵。

3.词句赏析

分析上片“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所表达的词人对中原失地的感慨。探讨“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中化用杜甫诗句的妙处,以及词人借江水东流表达的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品味下片“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中对孙权的描写,体会词人对英雄人物的赞美之情。理解“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所蕴含的对当今统治者的讽刺意味。

4.总结主题和手法

总结本词的主题,即通过对古代英雄孙权的歌颂,讽刺南宋朝廷的软弱无能,表达了词人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情怀。分析词中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以及设问、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过零丁洋》

1.作者及背景简介

介绍文天祥的生平事迹,特别是他抗元的经历以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即在

文档评论(0)

132****514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