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GardenⅢ 型)的护理查房.docxVIP

股骨颈骨折(GardenⅢ 型)的护理查房.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前言

站在护士站的窗边,看着走廊尽头病房里家属来回踱步的身影,我总能想起自己刚入行时参与的第一例股骨颈骨折护理查房。那时带教老师说:“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的‘人生最后一次骨折’——不是说治不好,而是这类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病,康复过程像走钢丝,每一步护理都得又稳又细。”如今十年过去,这句话依然刻在我心里。

股骨颈骨折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尤其以绝经后女性多见,这和骨质疏松密切相关。临床常用的Garden分型中,Ⅲ型属于完全移位的不完全骨折(骨折端部分接触),这类患者骨折稳定性差,股骨头血供破坏严重,发生股骨头坏死的风险高达30%-50%。护理查房不是照本宣科的流程,而是通过多维度评估,把“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落实到每一次翻身、每一句沟通里。今天,我们就围绕一例Garden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展开讨论。

二、病例介绍

今天要讨论的患者是位68岁的阿姨(我们暂且叫她李姨),平时身体还算硬朗,每天早上去公园打太极。某天晨练时被遛狗的年轻人碰倒,当时就觉得右髋部“咔嚓”一声,疼得直冒冷汗,根本没法站起来。家属拨打120送到我们科时,她蜷缩在平车上,右手紧紧攥着床单,眉头拧成一团:“护士,我这腿是不是废了?”

入院查体:体温36.8℃,心率88次/分,血压142/86mmHg(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规律服用氨氯地平);右下肢呈外旋45°畸形,右髋部肿胀明显,腹股沟中点压痛(+),轴向叩击痛(+),右下肢活动受限。X线显示:右股骨颈骨折,断端移位明显,Garden分型Ⅲ型。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及胸部CT(排除肺栓塞)后,排除手术禁忌,入院第3天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右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返回病房时神志清楚,右髋部敷料干燥,留置一根引流管(术后24小时引流量约120ml),患肢穿防旋鞋固定于外展中立位。

三、护理评估

护理评估就像给患者做“全身扫描”,既要关注骨折本身,也要看到背后的整体状态。李姨的评估分为术前和术后两个阶段:

(一)术前评估

健康史:除了高血压,李姨还有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6.8-7.5mmol/L),平时饮食控制为主,未规律监测;否认冠心病、脑梗死病史;无药物过敏史;生活自理能力评分(ADL)术前为60分(中度依赖),主要因疼痛无法自行翻身、如厕。

身体状况:疼痛评分(NRS)8分(静息痛),患者描述“像有人拿钳子拧骨头”;右下肢皮温正常,足背动脉搏动可触及,趾端血运良好(毛细血管充盈时间<2秒);双下肢周径测量(髌骨上10cm):右侧42cm,左侧40cm(肿胀明显)。

心理社会评估:李姨是退休教师,性格要强,入院后反复问“能不能恢复走路”“会不会拖累孩子”,夜间睡眠差(每天睡3-4小时),家属(儿子、儿媳)均表示会全力配合治疗,但对康复时间和费用有担忧。

(二)术后评估

生命体征:术后6小时血压132/78mmHg,心率76次/分,血氧饱和度98%(未吸氧);体温37.2℃(吸收热)。

伤口与引流:右髋部敷料无渗血渗液,引流管通畅,术后24小时引流量120ml(淡红色),术后48小时拔管时总引流量180ml;无皮下积血、积液。

下肢循环:右足背动脉搏动较左侧稍弱(但可触及),趾端颜色红润,毛细血管充盈时间2秒;双下肢周径(髌骨上10cm):右侧41cm,左侧40cm(肿胀较前减轻)。

疼痛管理:术后使用静脉镇痛泵(芬太尼+氟比洛芬酯),NRS评分3-4分(活动时加重),患者表示“能忍,但动的时候还是有点疼”。

活动能力:术后第1天可在协助下轴线翻身(90°),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左下肢可抬30°,右下肢因手术限制仅能抬15°);术后第2天拔除尿管后可坐于床沿(家属搀扶),但不敢自行移动下肢。

四、护理诊断

基于评估结果,我们梳理出5个主要护理诊断,每个诊断都像拼图的一块,拼起来才能看到完整的护理需求:

急性疼痛与骨折创伤、手术切口有关:依据是患者NRS评分术前8分、术后3-4分,主诉“骨头被拧”“活动时加重”。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术后卧床、局部受压、糖尿病导致组织修复能力下降有关:李姨BMI26.5(超重),术后需保持外展中立位,骶尾部、足跟部是压疮高危部位;糖尿病史可能延缓皮肤愈合。

潜在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与术后卧床、血流缓慢、骨折创伤致血液高凝状态有关:股骨颈骨折患者DVT发生率高达40%-60%,李姨年龄>60岁、有高血压病史,属于高危人群。

躯体活动障碍与骨折后患肢制动、疼痛、缺乏康复知识有关:患者术后不敢主动活动右下肢,ADL评分降至50分(重度依赖)。

焦虑与担心预后、疾病对生活的影响及医疗费用有关:患者睡眠差、反复询问“能不能走路”,家属也多次询问“康复要多久”。

五、护理目标与措施

护理目标不是空泛的“好转”,而是具体到“术后

文档评论(0)

eurek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