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社会性模式偏差厌恶对同性恋偏见的影响.docx

非社会性模式偏差厌恶对同性恋偏见的影响.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非社会性模式偏差厌恶对同性恋偏见的影响

摘要非社会性模式偏差厌恶指对违反常规模式刺激的负面情绪反应,而社会性偏差厌恶是对少数群体的消极态度。通过三项研究探讨非社会性模式偏差厌恶对同性恋此类性少数群体偏见的影响及机制。研究1发现,非社会性模式偏差厌恶与同性恋偏见显著正相关;研究2操纵非社会性模式偏差厌恶,发现其显著影响同性恋偏见,社会性偏差厌恶起到了中介作用;研究3表明预测效应受群体规模调节,即同性恋者被设定为少数群体时,个体对其偏见更强。结果表明,非社会性模式偏差厌恶通过激发对少数群体的群体偏见加剧歧视,尤其在少数群体情境中更显著。研究深化了对偏见认知机制的理解,并为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同性恋偏见;群体偏见;非社会性模式偏差厌恶;社会性偏差厌恶;群体规模

1引言

进化理论认为,偏见本质上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对自身安全保护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其根本原因是为了生存(魏铮等,2013)和帮助个体避免受到伤害(Greenbergetal.,2016;Neubergamp;DeScioli,2015)。模式偏差厌恶(pattern-devianceaversion)作为基础认知机制,构成了偏见产生的非社会性根源(Gollwitzeretal.,2017)。非社会性模式偏差厌恶是个体对感知到的模式被打破、破坏或扭曲后体验到的消极情感(Gollwitzeretal.,2017;Gollwitzeretal.,2022),不仅是一种低水平情感因素,也是人们倾向于不喜欢违反重复的形式或模式的一种认知特性所致(Gollwitzeretal.,2017)。例如,人们对图案扭曲的反应往往是消极的,哪怕是不同文化背景(美国和中国)的人,又或者是低龄的3岁幼儿,都倾向于对简单几何图形的破碎模式作出负面评价。例如,图1中一排三角形中有一个三角形偏离直线,这种情况会促使人们产生厌恶情绪。

研究者基于进化理论指出,对同性恋持有偏见的人,是因为个体对自己的性别身份或性取向缺乏安全感,从而无意识地对该群体产生敌意,以防范其给自己带来的潜在危险(Herekamp;Gonzalez,2006);也可能是由于男性同性恋群体更容易伴随艾滋病等疾病方面的原因,存在对公众安全的威胁,因此会产生恐惧等类似的消极情绪,从而对同性恋群体产生偏见(Cottrellamp;Neuberg,2005)。此外,人类对于非社会性模式偏差(如不规则几何图形)的本能排斥,通过认知泛化机制延伸至社会领域,形成对少数群体的负面态度(Gollwitzeretal.,2020),使得同性恋这类性少数群体更容易遭遇对其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的偏见事件(韦丽,2015;张宇迪,付芳,2019;Everettetal.,2016;Loetal.,2019),如就业歧视、身体或语言的虐待、骚扰或暴力等(周星霖等,2020;Dermodyetal.,2013;Herekamp;Gonzalez,2006)。

尽管为了改善性少数群体的处境,研究者已从他人、宗教、法律等多角度分析了对同性恋偏见的影响因素和改善方案(陈朋伟,王虹,2017)。然而,这些研究大多数关注社会性影响,难以解释人们对同性恋这类性少数群体存在偏见的非社会性因素。为此,本研究试图从非社会性认知根源揭示个体对同性恋的偏见厌恶,弥补个体仍然可能因深层的认知偏差而产生的群体偏见,从而为认知干预(如模式偏差厌恶训练)减少群体偏见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发现,非社会性模式偏差厌恶与种族偏见(Gollwitzeretal.,2020)、群体排斥行为(Gollwitzeramp;Clark,2019)显著相关。例如,对不规则几何图形的厌恶可显著预测对少数族裔的负面态度,表明非社会性认知机制可能进一步泛化为对少数群体的社会性偏见,而这种非常规模式引发的负面情绪被泛化为对统计上的少数群体(如同性恋这类性少数群体)的排斥厌恶。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设1:非社会性模式偏差厌恶可正向预测同性恋(性少数群体)偏见。

非社会性模式偏差厌恶的提出也为解释社会性偏差厌恶的产生提供了新的视角。社会性偏差厌恶是基于社会性认知角度提出的,其概念与偏见类似,但特指对少数人群体的认知偏差。社会性偏差指社会性群体或行为偏离主流规范的特征,如同性恋群体因性取向的少数性而被视为偏离(Gollwitzeretal.,2019)。社会性偏差厌恶则是对此类社会性偏差的负面态度,具体体现在对少数群体的排斥或偏见(Gollwitzeretal.,2020)。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究领域和测量方法方面,非社会性模式偏差厌恶和社会性偏差厌恶存在本质差异。对此,Go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