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语文42 第三部分专题二任务三读文指津思维建模.docxVIP

高考总复习语文42 第三部分专题二任务三读文指津思维建模.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了解诗歌基本知识

(一)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

类型

具体阐释

古体诗

唐以前的诗称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句式大体整齐,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但在句数、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规定,可算自由诗。按每句字数分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各句字数不等)。

近体诗

近体诗是指定型并盛于唐的律诗和绝诗的通称,在句数、字数、用韵、平仄等方面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排律则不限字数。

词萌生于南朝,兴起于隋唐,全盛于宋,开始时是用来搭配乐谱歌唱的。为谱配词叫填词,填词所选的调子叫词牌,如“水调歌头”“念奴娇”等。填词时为点明题旨,多在词牌下另标题目,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曲由词进一步发展而成。宋、金时,北方产生了新的乐曲曲调,发展到元代,形成了元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包括小令与套数;杂剧是可演出的戏曲。

(二)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结构章法

1.基本特点:情景结合

(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对乐情,哀景对哀情。

(2)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等。

2.结构章法

3.近体诗(主要是律诗)的章法结构

即起句,紧承诗题,引出所叙、所描之事、物。

承接上一层而展开,包括顺接、反接和以类连比,是“起”的延伸、拓展。

接“承”而来,在内容上推进一层,转出他意,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

结尾往往针对上面描述的内容作“集中”的表现,或议论,或抒情,或寓情于景等,通常是诗歌主旨或诗人感情的凝聚之处。

从“起承转合”的写作思路入手,读懂诗歌思路层次和大体内容,能协助解答某一类题目。

[示例]

章法

诗歌《江村》

作用

清江一曲抱村流,

长夏江村事事幽。

①紧承诗题,描绘了曲曲折折的江水环绕着村子静静流淌的画面;②渲染了安静、清幽的氛围。

自去自来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

承接上文,进一步描述梁间燕子自在飞翔,水中白鸥双双戏水的景象。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

转写家人:老伴在纸上画棋局,小儿子敲针做鱼钩。这种生活的画面,传达出亲情的温暖和生活的闲适美好。

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

尾联议论,诗人从眼前和乐安宁的生活场景中发出感叹,呼应开篇,圆合首尾。

二、熟悉“诗家语”的特点

诗歌语言受字数、句数和格律的严格限制,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现象。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快速进入诗歌的语境,进而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一)词类活用

古代诗歌中一些词的词性发生改变,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作动词,名词活用作形容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在古代诗歌中很常见。

1.指出下列诗句中的词类活用之处,并解释其含义。

(1)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答案:“红”“绿”原是形容词,在句中活用为使动用法,意为“使……变红”“使……变绿”。

(2)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查慎行《早过大通驿》)

答案:“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中的“软”“轻”都是使动用法,意为“使……软”“使……轻”。

(二)互文见义

“互文”指古代诗歌中的相邻句子所用的某些词语(一般是在前后句对应的位置上)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互文有助于渲染诗歌气氛,使诗句整齐、对仗。

1.特征

(1)结构特征:互省。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第一句省去“壮士”,第二句省去“将军”,“将军”与“壮士”分置,前后互相交错补充。

(2)语义特征:互补。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理”和“帖”两个动作是在同一情境中(“当窗”“对镜”)进行的,翻译时应将它们整合起来。

2.理解方法

互文是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个完整意思的修辞手法。理解时,必须把上下句中对应的词语结合起来进行思考,领悟其在语意上互相补充、彼此映衬等作用,这样才能真正弄懂其原意。

2.下列诗句中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请准确理解诗句的含意。

(1)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答案:这两句中的“将军”和“都护”为互文,句意为:将军和都护(这里代指全体人)的角弓都(僵硬)无法张开,铁甲冷得无法穿上。

(2)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并序》)

答案:这两句中的“枝枝”和“叶叶”为互文,句意为:枝枝叶叶相覆盖、相交通。

(三)空白省略

诗歌语句之间往往具有跳跃性,这样就产生了省略现象,也就出现了空白,从而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古诗中的省略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3.请指出下列诗句中存在省略现象的地方,并理解诗句的含意,注意把省略的部分写出来。

(1)铁马秋风大散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daofeik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606704600005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