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课件_第一章:德育即道德教育.ppt

《德育原理》课件_第一章:德育即道德教育.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从“泛指社会意识教育的德育”

到“限指道德教育的德育”

(四)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政治与道德的不同,势必造成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差别。更重要的是,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政治觉悟的形成和提高与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在心理机制上各异,因此,在实施的途径、手段、方法上有相当大的差异。五、从“泛指社会意识教育的德育”

到“限指道德教育的德育”

(五)道德教育与礼仪训练礼仪训练是道德教育一种重要手段。但它本身并不是道德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人情世故”的教育。只有将礼仪训练的内容与道德有机联系起来,它才能成为道德教育的一种手段或途径。法国学者孔德-斯蓬维尔认为:礼貌不是一种美德,也不能代替任何美德。美德起源于非道德的礼仪训练,这种训练使人养成诸多待人处世的行为习惯。这些行为习惯是美德的来源,也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因此,礼仪本身不是美德,却被认为是一切美德之源,礼仪训练本身并不是道德教育,但它是道德教育的必要准备。五、从“泛指社会意识教育的德育”

到“限指道德教育的德育”

(六)道德教育与心理咨询项目道德教育学校心理咨询对象品德人格目的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帮助学生消除或缓和心理症状,促进其人格健康、协调发展内容私德、公德、职业道德、道德理想、原则、规则心理卫生、学习生活、智力发展、恋爱婚姻、人际关系、职业选择、人格评定、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变态心理等方式个别谈话、集体座谈、大会报告等个体咨询、集体咨询;以个体咨询为主方法说服、示范、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环境陶冶、实践锻炼等。具有公开性和群体性等特点宣泄、暗示、自由联想、角色互换。具有个别性、保密性等特点运作机制规范和评价移情和接纳理论基础伦理学、道德心理学、德育理论心理治疗理论、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五、从“泛指社会意识教育的德育”

到“限指道德教育的德育”

(六)道德教育与心理咨询道德教育与心理咨询,在对象、目的、内容、方式、方法、运作机制及理论基础上,多有不同。从上表的比较中,可以说明心理咨询不能与道德教育等同,更不能取代学校德育。但是,心理咨询在观念、方法、内容上,对学校德育具有补偿功能;在心理咨询的辅助下,学生克服意识障碍,建立起良好心境,或使心理疾病得到矫治,学校德育因此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五、从“泛指社会意识教育的德育”

到“限指道德教育的德育”

(七)德育即道德教育为“德育”正名,把它严格限定为“道德教育”,把政治教育、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统称为“社会意识教育”,目的在于理顺政治教育、世界观教育和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之间的关系,促进各自的研究和理论建设。五、从“泛指社会意识教育的德育”

到“限指道德教育的德育”

(七)德育即道德教育我们主张在理论上把“德育”界定为“道德教育”,使它与“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区分开来,是出于研究的方便,是为了加强对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的研究和理论建设。在实践中我们则强调“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之间的有机联系和不可分割。为什么会有这门课本课程主要内容一、德育即道德教育二、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目的三、德育的必要性四、德育的可能性五、德育内容六、德育手段七、德育方法八、德育模式第一章:德育即道德教育一、“德育”的名与实二、古代作为社会意识教育的德育三、近代以来作为道德教育的德育四、当代中国的“大德育”五、从“泛指社会意识教育的德育”到“限指道德教育的德育”一、“德育”的名与实(德育事实形态、德育思想形态、德育语言形态)(一)“德育”一词的由来古人无德育概念,更未使用“德育”这个名称。“德育”是近代以来出现的新概念和新名词。18世纪70、80年代,德国哲学家康德就把遵从道德法则培养自由人的教育称为“道德教育”(简称德育)或“实践教育”。一、“德育”的名与实(一)“德育”一词的由来英国学者斯宾塞在《教育论》(1860年)一书中,把教育明确划分为“智育”(intellectualeducation)、“德育”(moraleducation)、“体育”(physicaleducation)。从此,“德育”逐渐成为教育世界中一个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一、“德育”的名与实(一)“德育”一词的由来“德育”一词于20世纪初传入我国。1904年,王国维以“德育”与“知育”、“美育”三词,向国人介绍叔本华的教育思想;1906年,又将“德育”、“智育(知育)”、“美育”合称为“心育”,与“体育”相提并论,论述教育的宗旨。一、“德育”的名与实(一

文档评论(0)

酱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