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湖北省“新八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2025年5月4日上午10:30-11:45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盘龙城遗址第一、二期大体为中原文化影响下的一处普通聚落点。自第三期后,既有大量来源于商文化的器物,部分器物还衍生出明显的地方变体,同时还可能有来自长江下游、赣东北、鄂西峡江及澧水下游等不同地区的文化因素。这主要表明盘龙城遗址()
A.因中原文化扩张开始兴起 B.受周边文化影响逐渐变异
C.从中原核心走向多元一体 D.随文明发展增强吸附能力
【答案】D
【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盘龙城遗址的发展变化历程,表明随着盘龙城遗址不断发展,其对于周边地区文化因素、人员及资源的吸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D项正确。其兴起虽受到中原文化影响,但从材料中看不出“开始”,且仅此不能反映材料整体意思,排除A项;第三期后发生变化,但“明显的地方变体”意为本土化色彩更浓,而非“变异”,且周边文化影响只是“可能”的因素之一,排除B项;从中原核心走向多元一体与材料无关,也不能说一个遗址“多元一体”,不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2.《白虎通义·封禅》中记载:“德至天,则斗极明,日月光,甘露降。”汉明帝因孝行招致“甘露降陵树”,成为后世孝感现象中祥瑞出现的起点。唐元和年间,蜀郡太守王阜“政化尤异”,“有神马四匹出滇池河中,甘露降,白乌见”。据此可知“甘露降”现象()
A.反映了文化平民化趋向 B.萌发于天人合一思想
C.体现了祥瑞政治化色彩 D.有利于重构社会秩序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圣君、良吏和孝子书写中频频出现的“甘露降”现象,既是甘露内涵逐步丰富的现实反映,也是甘露(祥瑞)政治化的直接表现,C项正确;文化平民化是指文化从精英阶层向大众普及的过程,使得普通民众也能接触到和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材料与此无关,排除A项;祥瑞进入古人的思维框架,是在西汉董仲舒等人建立起新儒学体系,以天人感应理论附会人事之后,但这种思想的“萌发”要更早,且“天人合一”与“天人感应”含义有区别,天人感应强调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天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而天人合一则是指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关系(更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和整体性),且材料主旨在于“甘露降”现象与人事(特别是政治)的关系,而不是寻求其缘由,排除B项;“甘露降”意味着天降祥瑞,被视为君主治国有道的象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但不至于“重构”,排除D项。故选C项。
3.张昭为东吴重臣,下表是其在赤壁之战前夜“战和争议”中相关表现的部分记载和评价,据此可推断()
序号
内容
出处
甲
权曰:‘如张公之计,今已乞食矣。’昭大惭,伏地流汗。
裴松之注《三国志》
乙
“张昭劝迎曹公,所存岂不远乎?……上藩汉室,下保民物:鼎峙之计,本非其志也。”
裴松之注《三国志》
丙
长史张昭等曰:“曾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顾。……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
丁
(张昭主张迎曹是)“志存汉室,以王道为度,初不事夫偏霸也”
(元代学者)郝经《续后汉书》
A.以上材料均赞成张昭是卖主求荣的投降派
B.根据甲丙可知张昭的主张未获多数人支持
C.乙丁认为张昭主和的原因有顾全大局之意
D.材料中张昭的观点是基于东汉灭亡的现实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乙丁认为张昭主和是因为“志存汉室”“下保民物”,不赞同割据鼎立,有守正统、存百姓、顾全大局之意,C项正确;材料均认为张昭主和(迎),但并非“卖主求荣的投降派”,排除A项;根据甲丙可知主和派人数并不少,张昭只是代表之-,最后须由孙权决定,无法得知是否获得多数人支持,排除B项;张昭的观点考虑到了现实情况,但赤壁之战时东汉并未灭亡,排除D项。故选C项。
4.“铤”,是唐宋时期对金银锭的一种称谓。1976年,湖北襄樊羊祜山发现银铤二笏。1号银铤錾刻铭文“潮州发绍兴三十年分纱价银”、“赴广州”、“银匠罗端”等39字(图一)。2号银铤錾刻铭文“阆州通判”“重五十两”等44字(图二)。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①根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河南省名校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河南省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学业水平选择性模拟考试(四)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河南省青桐鸣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河南省青桐鸣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河南省商丘市商师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B卷)(解析版).docx
- 河南省新乡市、驻马店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河南省新乡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湖北省部分高中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 湖北省楚天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湖北省鄂北六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湖北省黄冈市十五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解析版).docx
- 湖北省九师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