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五、语言文字运用易混知识再记忆
(一)易错修辞手法及效果
1.夸张
定义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效果
产生联想想象,内容富有意境;揭示事物本质,启发读者思考;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例句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
2.排比
定义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效果
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例句
他们往左边歪,他们往右边歪;他们不停地起伏,不停地斜歪,不停地狂喊,直搅得这一片天地山海轰鸣,烟尘蒸腾!
3.对偶
定义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效果
便于吟诵,朗朗上口,易于记忆;诗词中常见,具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例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反复
定义
反复是通过一遍遍重复个别词语或句子,达到强调目的的一种修辞方式。
效果
①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感情;②使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例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5.通感
定义
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让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等不同感官之间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到乙感觉,使得意象更加活泼、新奇的修辞格。
效果
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增强文采。
例句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荷塘月色》)
6.互文
定义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短语)的意思,分到两个句子(短语)里,解释时上下句意思相互补足,就是互文。
效果
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
例句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二)易混修辞手法辨析
1.比喻vs比拟
区别点1
比喻:事物间相似性描述;比拟:事物间交融性描述。
区别点2
比喻:喻体必须出现,而本体可出现也可不出现;比拟: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不出现。
区别点3
两者呈现不同的表达效果。比喻重在用浅近的形象的事物去说明深奥的抽象的事物;比拟重在用模拟的方法描述人或物的行为状态。
【例1】放飞时百哨齐鸣,宛若空中交响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大大增加了放风筝的趣味性。
分析:把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的声音比作交响乐,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标志词“宛若”,是比喻。
【例2】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
分析:本体“棉花”出现,拟体“人”未出现,把棉花比拟成人吃好喝好才能健康成长,是比拟。
2.借喻vs借代
区别点1
借喻:目的在“比喻”,喻中有代;借代:目的在“称代”,只代不喻。
区别点2
借喻:喻体和本体某些方面有相似;借代: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如部分代整体,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抽象,工具代本体……
区别点3
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不能改为比喻句。
【例3】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故乡》)
分析:以“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距离,是借喻。
【例4】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琵琶行并序》)
分析:“丝竹”以乐器代指音乐,不能说丝竹像音乐,故是借代。
【例5】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
分析:用“绿”和“红”来代指“叶”和“花”,以特征代本体,是借代。
3.对偶vs对比
区别点1
对偶:强调“对称”;对比:强调“对立”。
区别点2
对偶:针对结构形式,句子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针对意义内容,意义相反或相对,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区别点3
特殊情况:对偶里的“反对”,就形式而言是对偶,就意义而言是对比,是一种兼格现象。
【例6】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虞美人》)
分析: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物犹在,人已老,表达人生无常,是对比。
4.排比vs对偶
区别点1
排比:三组或三组以上语句构成相似结构,字数要求较宽松;对偶:两组语句必须对称,字数相等。
区别点2
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提挈语,使排比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对偶:在严格意义上,上下两句是不重字的。
区别点3
排比:语言文字运用灵活,受限小;对偶:在平仄、对仗方面有一定要求。
【例7】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
分析:两组语句结构对称,字数相同,且动宾结构词性相对照,是对偶。
5.反问vs设问
区别点1
反问: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
区别点2
反问:加强语气,句末可用问号,也可用感叹号;设问: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句末只用问号。
区别点3
反问:只问不答,因为答案已在句中表明;设问:先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语文 答题技巧 第六部分 热点1 词语的积累与运用.docx
- 高考语文 答题技巧 第六部分 热点2 标点符号的分析与使用.docx
- 高考语文 答题技巧 第六部分 热点3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docx
- 高考语文 答题技巧 第六部分 热点4 修辞手法的分析与运用.docx
- 高考语文 答题技巧 第六部分 热点6 句式变换.docx
- 高考语文 答题技巧 第六部分 热点8 创新题型.docx
- 高考语文 答题技巧 第七部分 技巧1 审准题,让作文零失误.docx
- 高考语文 答题技巧 第七部分 技巧2 知道“我”是谁.docx
- 高考语文 答题技巧 第七部分 技巧3 打造阅卷老师关注的“三点”.docx
- 高考语文 答题技巧 第七部分 技巧4 从阅卷规则中确定的增分点.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