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ICS?FORMTEXT点击此处添加ICS号
FORMTEXT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FORMTEXT?????
DBFORMTEXT??
FORMTEXT陕西省地方标准
DBFORMTEXTXX/FORMTEXTXXXXX—FORMTEXTXXXX
FORMTEXT?????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
设备校准周期确定和调整要求
FORMTEXT点击此处添加标准英文译名
FORMTEXT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
FORMTEXT?????
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发布
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实施
FORMTEXT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XX/XXXXX—XXXX
PAGE
PAGE1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第14部分设备校准周期确定和调整要求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检验检测机构设备校准周期确认的初始校准周期确定和后续校准周期的调整。
本部分适用于陕西省所辖区域内获得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其他检验检测机构可参照执行。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JF100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ISO/IEC指南99(VIM)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术语(第三版)
NCSLRP-1:2010校准间隔的确定与调整
术语和定义
ISO/IEC指南99(VIM)和JJF1001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校准周期calibrationinterval
特定项目的测量设备连续、有计划的校准的时间间隔。
测量可靠性measurementreliability
指定属性的项目的测量设备符合性能规范的概率(校准周期分析的一个基本假设是测量可靠性是设备校准之间时间的函数)。
初始校准周期的确定
考虑因素
初始校准周期的确定可考虑以下因素:
a)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型式与所用材质;
b)性能要求(如最大允许误差、测量重复性、测量复现性、测量稳定性)
c)预期使用情况(如环境条件、使用频率与维护状况);
d)操作人员的经历、经验和习惯;
校准结果确认情况(如接近临界值的程度);
设备校准结果对检验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的贡献程度;
设备不满足要求使用的风险,包括采取纠正措施的代价;
相同或类似设备已确定的校准周期;
设备生产商或供应商的建议。
确定方法
检验检测机构可按以下方法确认设备初始校准周期:
依据设备校准依据的校准规范建议的复校时间间隔,结合4.1相关因素确定校准周期;
依据设备校准依据的检定规程给出的检定周期,结合4.1相关因素确定校准周期;
依据设备校准证书给出的建议复校时间间隔,结合4.1相关因素确定校准周期;
依据设备的本身特点(如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型式与所用材质)、性能要求(如最大允许误差、测量重复性、测量复现性、测量稳定性)以及设备的使用情况(如环境条件、使用频率与维护状况)确定校准周期;
利用设备的测量可靠性目标R(见5.3.1)确认校准周期;
利用相同或类似设备的校准周期确定校准周期;
后续校准周期的调整
考虑因素
后续校准周期的确定可考虑以下因素:
a)历次校准结果的结果和趋势(如接近临界值的程度);
b)期间核查的频率、质量及结果;
c)相关检验检测项目的质量控制情况及有效性;
d)维护和维修的历史记录;
e)使用或存储的环境条件(气候条件、振动、电离辐射等);
f)使用的程度和频次;
g)磨损和漂移的趋势;
h)设备不满足要求使用的风险;包括采取纠正措施的代价;
i)设备的运输安装及风险;
操作人员的经历、经验和习惯;
使用寿命;
设备生产厂商或维修供应商的建议。
调整原则
设备初始校准后,经过一定时间间隔(一个或几个校准周期)后,校准或期间核查结果表明:
校准或期间核查结果位于最大允许误差的80%内,后续的校准周期可延长;
校准或期间核查结果超出最大允许误差,应立即停止工作、加贴标识、查找原因、功能恢复、重新校准确认满足要求后方可使用,同时对之前涉及的检验检测报告进行风险评估,必要时追回已发出的检验检测报告。后续的校准周期应缩短;
c)校准或期间核查结果位于最大允许误差80%和100%之间,或对校准结果的符合性难以做出判断,检验检测机构应查找潜在的风险原因,宜采取加大核查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