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意”和“象”这两个字最早可以追溯到《易传》和《老子》,而真正把这两个字熔铸成复合词的是刘勰。他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说:“窥意象而运斤”是“驳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意象描写为古诗词小说中常见套路,《红楼梦》中研究人物形象总离不开花草意象,但主要是针对黛玉与花草意象以及“杏花”意象与探春形象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除此之外,研究多数针对“花意象”或“草意象”等单方面意象,对于花草意象与探春人物形象之间的联系方面,研究与分析较少。有关探春与花草方面研究内容丰富且分析恰当,但在研究角度方面,细化分类尚不全面。(如喻晓玲《〈红楼梦〉花草意象研究》、张珍《贾探春与植物文化研究》等。)本文通过对研究角度的深入补充,浅析《红楼梦》中与探春有关的花草意象,试从人物气质、人物性格、人物命运三个角度探究花草意象与文章人物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进而从意象的角度丰满探春人物形象,为理解《红楼梦》中的探春形象提供更全面的认识。
一、人物气质
(一)杏花
诸联在《红楼评梦》中曾评:“黛玉如兰,宝钗如牡丹,李纨如古梅,熙凤如海棠,湘云如水仙,迎春如梨,探春如杏,惜春如菊,岫烟如荷,宝琴如芍药,李纹、李琦如素馨,可卿如含笑,巧姐如荼蘼,妙玉如檐卜,平儿如桂,香菱如玉兰,鸳鸯如凌霄,紫鹃如腊梅,莺儿如山茶,晴雯如芙蓉,袭人如桃花,尤二姐如杨花,三姐如刺桐梅。”后也有许多学者将杏花意象与探春绑定在一起,且多从杏花意象与人物命运之间关系对人物形象进行探讨。这里主要试从杏花意象针对人物气质进行分析研究。
1.青春活泼
“杏花,又名杏子,可配植于庭前、水边,也可群植、片植于山坡、水畔,分布范围广泛,易于种植,适宜观赏。杏花树大花多,非常浓密,尤其是在花开的时候,繁花似锦,非常亮丽,色白中微带红,这种淡红色给人的视觉效果很好。每当春风袭来,还散发出缕缕清香,沁人心脾。”我们可以想象,盛开时的杏花繁冗丽色,胭脂万点,占尽春风。有学者总结了有关杏花神韵的具体表现,概括出娇小、闹、俗、艳四个特征,认为“娇”、“闹”这两个方面是着眼于杏花鲜嫩、清新、活泼具有生气的特质,活脱脱就是青春鲜嫩美少女形象。《红楼梦》第十七回提到:只见“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曹雪芹在塑造探春形象时,也赋予了她杏花般的少女情怀,活脱,有生气。一方面,探春生日在杏花花期之内,从探春出生起,她与杏花便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一方面,探春相对于其他“三春”而言,是最具有生命力的,不论是海棠结社、理家兴利除弊、抄检大观园时,她都无所畏惧,都能够体现其生命力的旺盛和对未来的希望。
2.满腹才情
杏花与科举考试是有关系的。唐代诗人高蟾的《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讲到:“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南怨未开。”唐代科举制度为新进士提供了极其优渥的待遇,诗文一开始就用“天上碧桃”、“日边红杏”来比喻考中进士的人。科举考试放榜正是杏花盛放的时节,探花郎在这时会前往杏园参与探花宴。贾府四春中,元春的“元”正是状元的“元”,探春的“探”正好是探花的“探”,分别对应科举考试的第一名和第三名,而探花探的又是杏花,也就把探春和杏花联系了起来。宝玉评价探春的海棠诗超越宝钗,她的《簪菊》又仅次于黛玉,可以说探春相较于大观园的一众姐妹来说,才华仅次于“宝黛”,探春摆脱了封建礼教中“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枷锁,认为:“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且不论其结社对诗的才情,就努力程度而言,她便赢得了满腹经纶的书香气质。
3.高远俊伟
探春的形象解读必然离不开高远俊伟的气质。在六十三回掣花签占花名的活动中,探春抽到的是杏花花签,题着“瑶池仙品”四个红字,此外还附有一句诗和一个小注,诗曰:“日边红杏倚云栽。”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何红梅对清代《红楼梦》点评研究中曾指出:清人张子粱弃俗就雅,以红杏近日倚云的高远意境,比探春之高品。王伯沆也认为这个比喻“比附入理、法喻齐彰”。探春既保留了自己独有的高俊气质,拥有卓越的理家才能和高雅品味,也保留了闺阁少女的情怀:她对宝玉带回的“朴而不俗,直而不拙”的小玩意喜欢不已,小说保留了“大小相间”的格局和“俊伟独到”的意境,突出了探春高远开阔的气质。
(二)白海棠
1.品格高洁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中,众人以两盆白海棠作诗。探春作诗:“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灵魂与玉作比,高洁无瑕;精神与花作伴,纯美自然。月光不仅照出了白海棠的曼妙身姿,也将探春的高洁品格映射在读者面前,她吟出了“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的高雅风韵,也叹出了“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的高洁品格,淡雅、不凡的气质从字里行间已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