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2课《生活之美》教学设计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docxVIP

第一单元第2课《生活之美》教学设计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活之美》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来源

教材通过解析日常物品、自然景观的色彩搭配,引导学生建立“美术知识—生活体验—情感表达”的认知链条,本次设计在此基础上强化个性化探究与文化理解,将色彩理论转化为生活创意实践。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目标(基于五个核心素养)

审美感知

能捕捉生活中3组以上具有情感倾向的色彩组合(如咖啡馆的暖棕色调、便利店的冷蓝灯光),分析色彩对生活氛围的塑造作用。

通过对比不同时段校园色彩(清晨冷灰、正午暖黄),提升对环境色彩变化的敏感度。

艺术表现

运用邻近色、对比色原理,为指定生活场景(如早餐桌、通勤书包)设计2种以上色彩方案,并用24色水彩笔快速表现。

尝试通过色彩叠加、干湿画法等技法,呈现生活场景的光影层次感(如玻璃水杯的反光冷色与液体暖色的交融)。

文化理解

探究地域文化中色彩的特殊寓意(如徽州建筑白墙黑瓦的“留白”美学、傣族泼水节服饰的艳丽色彩),理解色彩与民俗的关联。

对比中西方节日色彩差异(春节红vs圣诞节绿),分析文化背景对色彩选择的影响。

创意实践

从生活废弃物(如快递盒、饮料瓶)中提取色彩灵感,完成“旧物色彩改造”微型方案(如用冷色贴纸装饰笔筒)。

通过小组合作,为校园走廊设计“四季色彩主题墙”,将色彩创意融入公共空间美化。

综合评价

能从“色彩情感表达”“文化契合度”“生活实用性”三个维度,评价同学的色彩设计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记录“最美色彩瞬间”(如落日车窗的渐变光色),形成个人色彩观察笔记。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色彩的情感属性与生活场景的适配规律(如卧室宜用暖米色营造温馨感,厨房宜用冷白色增强洁净感)。

掌握“色彩提取—创意转化—生活应用”的实践流程,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真实生活场景。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突破“色彩仅为装饰”的表层认知,建立“色彩是生活情感符号”的深层理解。

激发学生从文化、个人记忆角度挖掘色彩创意,避免设计方案同质化(如不止于“红色=喜庆”的简单联想)。

教学过程

一、个性化导入:我的色彩记忆盲盒(5分钟)

创设情景

教师提前准备10个密封盲盒,每个盲盒内放置1件带有典型色彩的生活物品(如褪色的红领巾、海边捡的蓝贝壳、奶奶的碎花围裙布料、老照片等),并在黑板绘制“色彩记忆树”思维导图。

提出问题

1.?邀请5名学生随机抽取盲盒,触摸物品后描述:“如果用一种颜色形容这件物品带给你的感受,你会选什么?为什么?”

2.?追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让你产生类似的色彩联想?”(如“看到红领巾的红,我想到运动会时班级的加油横幅”)

预设学生回答

抽到蓝贝壳的学生可能说:“选蓝色,因为让我想起去年在海边度假的下午,海水也是这种冷冷的蓝,很安静。”

抽到碎花围裙的学生可能说:“选粉色和绿色,像奶奶种的月季,每次闻到围裙上的洗衣粉味就想到她做饭的样子。”

设计意图

通过触觉与视觉结合的盲盒互动,唤醒学生的个人色彩记忆,将抽象的色彩概念与具体生活体验绑定。“色彩记忆树”的思维导图形式,为后续探究色彩的情感属性埋下伏笔。

二、新知探究:生活色彩侦探事务所

板块一:色彩情感实验室

板块二:文化色彩解码站

学生自学内容及要求

自学任务1(个人):阅读教材P46“色彩与心理”章节,结合生活观察,完成《色彩侦探手册》:

记录3个“反常识”的色彩现象(如“医院走廊的绿色扶手比白色更让人放松”)

分析原因:“可能是绿色能缓解白色带来的紧张感”

自学任务2(小组):抽取“文化色彩卡片”(内容包括日本和服、墨西哥亡灵节、敦煌壁画等),讨论:“该文化场景中为什么选择这些色彩?有哪些特殊寓意?”

教师引导

展示超市货架实景图,提问:“为什么零食区多用红色、黄色包装?酸奶区多用蓝色、白色包装?”

播放纪录片片段:《敦煌壁画的色彩保护》,聚焦矿物颜料的地域来源(如石青来自蓝铜矿),提问:“自然环境如何影响文化中的色彩选择?”

预设学生回答

关于超市色彩,学生可能回答:“红色黄色像火焰,让人联想到食物很香;蓝色像冰块,适合酸奶的清凉感。”

讨论敦煌壁画时,有学生可能提到:“土黄色壁画和沙漠颜色接近,可能古人想让壁画和环境融合。”教师可延伸至“色彩与地理环境的共生关系”。

设计意图

“侦探事务所”的角色扮演形式,将理论学习转化为问题探究,《色彩侦探手册》鼓励学生主动观察生活中的色彩逻辑。文化色彩卡片的分组讨论,打破单一文化视角,培养多元文化理解能力。

三、创意实践:生活色彩改造工坊

我的色彩提案:从观察到创造

任务布置

个人项目:选择“生活中的色彩痛点场景”(如“爸妈的书房光线太暗”“教室储物柜颜色单调”),完成:

1.?拍摄场景原图,用手机APP标注现有色彩问题(如“书桌木色偏暗沉,缺乏活力”)

2.?绘制《色彩改造提案图》:用彩铅或拼贴方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如有问题,请于后台留言联系上传者解决,如文档无法编辑,课件中音视频无法播放等。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