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纹枯病发病机制及有效防控策略的综合运用.docx

玉米纹枯病发病机制及有效防控策略的综合运用.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玉米纹枯病发病机制及有效防控策略的综合运用

近年来,我国玉米生产遭遇了显著的减产挑战。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纹枯病的爆发已成为制约玉米生产的主要因素。纹枯病由病毒感染引起,对玉米的生长造成了严重损害,导致叶片黄化和萎蔫,从而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因此,研究玉米纹枯病的发病机制并有效地防控策略,对于提升玉米生产效率和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玉米纹枯病的发生原因

玉米纹枯病是由半知菌门丝核菌属的一种真菌引起的。这种病原真菌在自然界中较为罕见,隶属于担子菌门。

1、纹枯病的形态特征

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迅速,菌体呈浅黄色,起初为无色且非常薄,直径介于4.2~10um之间,分枝多呈直角或锐角形,大部分分枝末端收缩,并在分枝处形成隔膜。随着菌丝的成熟,枝杈增多,新生的分支细胞逐渐变粗、变短,最终形成菌丝。菌核形态多样,最初为白色,随后变为棕色,成熟的菌核分布于培养皿周围,表面粗糙,可单独或成群出现,形成不规则形状,直径在1~15mm之间。当菌核发芽时,担子呈桶状或亚圆柱状,顶部有3~5个小梗,其上附着担孢子。担孢子呈长杆状,底部略宽,尺寸为(7.5~12)×(4.5~5.5)um。担孢子能够反复萌发,产生2次担子。

2、生物学特性

该菌的宿主范围广泛,能够侵害玉米、水稻、小麦和棉花等超过200种植物,在温度为7~10℃时,菌丝生长最为适宜,其上限为35~40℃。当温度低于7℃或超过40℃时,菌丝生长会停止。在14~30℃的温度范围内,22℃是菌核形成的最佳温度。随着温度从14℃升高至30℃,核盘菌核的形成速度会加快。

二、玉米纹枯病的常见症状

玉米纹枯病主要在玉米生长的后期,即籽粒形成至灌浆期间发生,苗期较为罕见。该病害主要侵害穗叶鞘和穗部,严重时会对茎干造成损害。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整个植株可能会出现早衰现象;若病情严重,则可能出现集中成片的死亡。病害初期通常从近地面的1~2节叶鞘开始,逐渐向其他部位扩散。初期病斑表现为水渍状,中心呈灰色或不规则形状,中间为灰黑色,边缘为暗棕色,多个病斑可能扩展并融合,形成云纹状斑点,最终完全包裹叶鞘。此外,病害还会导致叶片和穗部发病,穗轴上出现棕色云状斑点,同时在穗轴上形成褐色云状斑点,并引起籽粒和穗轴颜色变化。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下,病斑上可能出现一层白色丝状物质,这些主要是菌丝,且在发病部位或叶鞘与茎干之间形成棕色、紧密相连的菌核。菌核病是一种全球性的毁灭性病害,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品种和环境条件会影响病斑的大小、形状、颜色以及菌核的大小和数量。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病害容易发生;若环境高温高湿且空气密闭,病害会迅速扩散,形成大块淡色斑点,并可产生大量菌核。随着病情加重,病害会对玉米的茎鞘等组织造成损伤,导致植株体内水分和养分代谢异常。在玉米抽雄吐丝阶段,若病害严重,发病部位将无法正常运输养分和水分,导致植株倒伏。病害发生早且严重时,会导致玉米穗不饱满,产量大幅下降。

三、纹枯病的发病规律

温湿度对玉米纹枯病的发病起着重要的作用。当温度在25~30℃,相对湿度超过90%时,有利于玉米纹枯病的爆发。在发病期间,特别是在梅雨季节,持续的降雨和高湿度会加剧病情。此外,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区,病害的发生程度较轻;而生育期较短的品种病情会加重。连作区域的发病率高于轮作区域。施氮过量、生长过于旺盛、种植密度过大以及植株间通风透光不良的地块,病情也会加重。地势低且排水不良的地块,病情同样会加重。

四、玉米纹枯病的浸染循环

玉米纹枯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植物病害。病原菌通过菌丝和菌核越冬,并在越冬后继续存活,形成初次感染源。越冬的菌核在适宜条件下萌发,其萌发的菌丝侵染叶鞘,导致病叶与健康叶片相互重叠,从而形成二次侵染。该病害的发生时间从苗期持续至穗期,其中发病高峰期出现在籽粒充实期,此时植株已较为成熟,病原菌较难侵入,病情因此趋于稳定。通常情况下,玉米纹枯病的发病高峰期为5月初~6月初以及10月初至下旬,其持续时间大约为45d。

五、玉米纹枯发生情况

1、玉米的长期连作

①由于玉米种植技术的成熟度较高,能够轻松掌握其关键技巧,操作简便,无需繁琐的管理,便于机械化作业;②近年来玉米价格持续走高,产量亦颇为可观,因此获得了较为丰厚的收入;③家庭农场和玉米专业合作社的兴起导致种植结构不尽合理,种植体系相对单一,加之多年连续种植,导致土壤中病原菌逐年累积,发病基数逐年上升,若遇适宜环境,病原菌迅速繁殖,侵染率高,极易引发病害,给农业生产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2、玉米品种选择不适宜

在选择玉米品种时,常过分关注产量而忽视抗病性。虽然高产品种能带来短期经济效益,但连续种植会导致遗传退化,减弱抗病能力,增加病害风险,如玉米纹枯病,影响作物健康和产量。因此,选择品种时应平衡产量和抗

文档评论(0)

151****80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安全评价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3日上传了安全评价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