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三维设计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九)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DOC

2025秋《三维设计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九)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1/NUMPAGES6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九)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一、选择题

(2024·黑吉辽卷)黄河三角洲村落空间形态具有明显的水适应性特征。在“河、塘、田、路、居”五因子的数量、分布等长期影响下,黄河三角洲的村落表现出团状、带状、指状3种典型空间形态。图1为黄河三角洲典型村落分布图,图2示意黄河三角洲村落空间形态。据此完成1~3题。

1.团状村落的主要特征是()

A.前邻农田,后依河堤 B.塘路环绕,结构分散

C.塘田较多,零散分布 D.塘田包围,居路规整

2.影响带状村落主轴线和骨架形成的主导因子是()

A.河和田 B.河和路

C.路和居 D.路和田

3.指状村落集中分布在()

A.远离黄河的耕种区 B.临近黄河的耕种区

C.远离黄河的盐荒区 D.临近黄河的盐荒区

解析:1.D2.B3.A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团状村落周边为塘和田,内部聚落和道路分布规整,D正确。第2题,带状村落沿轴线发展,骨架由轴线延伸,房屋、基础设施依骨架建设。其中,轴线、骨架一般为村落“主街”和“巷道”。“河”通过主导“路”的走向,决定着村落的轴线和骨架形态。“河”是影响该流域内村落空间形态的主要因子。带状村落主要街道大多与黄河河道平行,线性轴线顺沿河道,次要街道由主轴线向两侧延伸,形成鱼骨状的骨架结构。依黄河而生的道路体系,是“水”“村”之间的重要连接,决定着村落空间的主体骨架,B正确。第3题,据图1可知,耕种区村落数量多,农田数量多。盐荒区村落数量较少,农田数量较少。大面积的耕地是影响指状村落形态的重要因素,指状村落多分布于耕种区。在耕种区的近河区,多分布带状村落。在耕种区的远河区,多条时令河穿越村落耕种区,塘渠散布,因此指状村落多分布于耕种区的远河区。盐荒区盐碱含量高,缺乏淡水,不适合耕种且需要建渠引水,在盐荒区的近河区多分布带状村落;在盐荒区且距离黄河及其支流相对较远的区域多分布团状村落。故选A。

城市片区内各功能区之间面积比例越接近,混合度便越高,有利于形成城市混合功能区。近年来,城市混合功能区的建设发展迅速,促进了产业之间的联系和区域的稳定发展。下图示意巴黎4个城市片区内各项功能面积比例的分布图。据此完成4~6题。

4.城市混合功能区最可能是()

A.甲 B.乙

C.丙 D.丁

5.城市混合功能区的建设,有利于()

①降低居民交通成本②丰富区域居民体验

③消除传统功能分区④提升区域用地租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城市混合功能区的发展,顺应了()

A.产城融合发展大趋势

B.区际协调发展大趋势

C.城乡融合发展大趋势

D.产业协调发展大趋势

解析:4.D5.A6.A第4题,由材料可知,各功能区之间面积比例最接近,最可能为城市混合功能区,故选D。第5题,城市混合功能区内用地结构多样化,利于降低区域居民交通成本,丰富区域居民体验。故选A。第6题,结合材料,城市混合功能区的建设发展迅速,促进了产业之间的联系和区域的稳定发展,促进了产城融合发展,故选A。

(2024·浙江6月选考)下图为某都市主城区就业人口密度与居住人口密度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该都市主城区()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C.沿河谷地带布局

D.呈多核心的空间结构

8.该都市有四条环路,居民上下班()

A.以一环路为界,内外通勤

B.以二环路为界,内外通勤

C.以三环路为界,内外通勤

D.以四环路为界,内外通勤

解析:7.A8.B第7题,读图可知,该都市主城区人口密度市中心最高,从市中心向外基本呈同心圆状降低;居住人口密度基本也是从中心区向外围降低,说明该都市为同心圆模式,只有一个市中心,地形以平原为主,A正确,B、D错误。该都市沿河谷地带布局,一般呈带状分布,不是呈同心圆状分布,C错误。第8题,读图可知,该都市主城区就业人口密度市中心最高,说明大部分人口在市中心就业,主要分布在一环以内,其他地区就业人口密度较低;居住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一环、二环以内,说明大部分人口在一环、二环内居住,三环、四环居住人口密度较低,说明就业、居住主要集中在一环、二环以内,故居民上下班以二环路为界,内外通勤,B正确。

在丹麦,有这样的都市农场:农场由24个圆形组成,每个圆形被绿篱分割成了16个梯形结构,每个梯形结构就是一个独立的田园小院落;小院落里有着宽阔的空地,住户可以种花草、养宠物;每个圆形都有一条与外部相连的主干道,圆心部分为直径10米的停车场。这种结构的农场被中国网友称为丹麦“十六合院”。据此完成9~10题。

9.丹麦“十六合院”的建设()

A.将农业用地进行合理开发

B.利于疏散城市过密的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llen7349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副教授持证人

知识共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1月14日上传了副教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