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课外古诗词诵读;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两座并肩而立的高峰,一座交汇着现实和浪漫,一座辉映着婉约与豪放。;浣溪沙;晏(yàn)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其子晏几道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本词选自《二晏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晏殊生于北宋承平之时,年少得志,后官至宰相,政事之外,过着“惟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的生活。这首词大约作于宴饮歌乐之后。;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这首词通过对旧亭台、夕阳西下、燕来花落的描写,抒发了词人悼惜残春之情及对时光易逝的无限惆怅感伤。;1.理解性默写。
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既惆怅于春光流逝的不可抗拒,又欣慰于美好事物的重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抒写了词人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叹惋。
B.词人巧用典故,借春花落、燕子归的景象,抒写对人事变迁的惆怅和对时光流逝的叹惋。
C.词的上片,写词人看着眼前的景况,勾起了对昔日欢聚的回忆,由此感叹时光的易逝。
D.词的下片,描写春花的凋谢飘落及燕子的归来,抒发了词人伤春怀旧的情感。;3.请从炼字的角度,对“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进行赏析。;“花落去”表达了词人对春花消逝的怜惜和无力挽回的无奈之情,而归来的燕子似乎给词人带来一丝喜悦;但物是人非,词人独自徘徊于香径,越发孤寂伤感。;采桑子;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shì)号文忠,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后人将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本词选自《欧阳修词校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欧阳修曾任颍州???今安徽阜阳)知州,喜爱那里的民风、景物,晚年辞官退休后便定居此地,曾作《采桑子》十首,歌咏颍州西湖四时美景,抒发恬淡安适情怀。每首词第一句的最后三个字都是“西湖好”。这是十首词中的第一首。;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春景,表达了词人美好的心境和惬意的情怀。;【典型考题】;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描绘了在春色怀抱中的西湖。
B.“西湖好”是词眼,“短棹”二字道出了词人行程匆忙。
C.“不觉船移”与“无风”呼应,有力地显示了水面的澄静。
D.本词词风婉约,语言清新自然,色调清丽,充满诗情画意。;3.词的下片“无风水面琉璃滑”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这首小令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色?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境?;运用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手法。“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从视觉角度写绿水、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从听觉角度写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相见欢;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今属河南)人,宋代词人。;本词选自《樵歌校注》卷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靖康之变后,朱敦儒被迫南下避难,南渡初期曾在朝廷做官。他忧虑国家前途,怀念中原故土。这首词即是他南渡后登金陵城上西楼远眺时所作。;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这首词写词人登上金陵城西楼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之情。;1.理解性默写。
朱敦儒在《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中写中原沦丧的现实,揭露出统治阶级无意抗战的心理,从而抒发痛切的质疑和无望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写景,写夕阳、大地、长江,视野宽广,气魄宏大,苍凉沉郁。
B.“倚清秋”,谓在秋色中倚西楼而眺望,暗示山河破碎,充满萧条气象。
C.词的下片由写景转到直言国事,继而抒情,格调也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
D.词的下片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寄托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怀念。;3.请简要赏析“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中的“乱”和“散”。;4.朱敦儒《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