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成都信息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和印度植被变绿的区域气候效应
摘要
植被是连接陆面和大气过程的纽带,控制着陆面和大气之间碳、水、动量
和能量交换。植被的变化不仅受到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还能反
过来对区域和全球的天气和气候产生影响,通过生物物理过程和生物化学过程
加快或者减缓气候变化。因此,量化植被变化的气候效应对应对天气变化有重
要的意义。过去四十年间,全球植被绿化显著,特别是在中国和印度区域,叶
面积指数(LAI)的增量占全球的1/3,但是对中国和印度地区植被变绿的气候
效应还缺乏定量认识。
本文基于数值模式的方案研究了2009—2011年中国和印度地区变绿对区
域气候的影响。首先利用WRF模式评估了模式中9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在
模拟中国和印度降水时的表现,确定了模拟降水最优的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
然后设计了两组实验模拟了2009—2011年中国和印度植被变化对区域气候的
影响,研究了植被变化对温度、降水以及能量平衡等变量的影响;最后利用了
Noah-MPCLM
和两种陆面模式研究了不同陆面模式在模拟中国和印度区域植
被变化对地表变量的影响,探讨了不同陆面模式的不确定性。主要研究结论如
下:
(1)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中国和印度区域的降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误
差。相比之下,BMJ、Tiedtke和G3方案对中国和印度平均降水的模拟效
果较好,同时Tiedtke方案还能更好地模拟出中国和印度的降水频率的空间
分布。在中国地区不同的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平均降水和降水频率的误
差主要来自对中度降水(0.25—1mm/hr)的高估以及对轻度降水(0.1—0.25
mm/hr)的低估,而印度地区平均降水和降水频率的误差主要来自对中度降
0.251mm/hr
水(—)的低估。
(2)中国和印度植被变化对地表变量的影响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中国和印度
植被的增加可以引起除青藏高原地区外的其他地区地表温度和2米温度的
0.21.3
显著降低,降低幅度在—℃之间,降幅最大的区域在中国的华北平原
和黄土高原,平均地表温度和2米温度降低了1.29℃和0.66℃,其中夏季
温度的降低最显著。降水变化最显著的区域在印度的恒河三角洲,平均降
水增加了0.75mm/day,其中春季降水的增加超过了1mm/day,其次中国的
东南和东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平均降水分别增加了0.2mm/day以及0.08
mm/day,西南、青藏高原以及印度的西部降水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这种
地表变量的空间异质性可能是由于LAI变化对不同区域土壤湿度的影响不
ii
成都信息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同,引起了潜热和感热的能量再分配,进而影响到温度的变化。中国和印
度LAI增加主要是通过引起大尺度降水的变化对总降水造成影响。从季风
环流的变化来看,中国和印度植被的增加造成了印度西部特别是吉吉拉特
邦附近2米温度的显著降低,进而影响到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800hPa
上阿拉伯海上方出现了与盛行风方向相反的东风,减弱了印度地区夏季的
水汽输送,使水汽难以到达印度次大陆的中央,从而造成了印度中部降水
的减少。东亚植被的增加可能会引起华北地区700hPa上西风的增加以及东
南地区经向风的增加,进而带来了更多的海洋上的水汽,增加了中国华北
平原和东南部的降水。而在西南地区700hPa上的经向风减少,可能会引起
了降水的减少。
(3)植被变化的气候效应在Noah-MP和CLM两个陆面模式模拟中的差异主要
分布在印度的恒河三角洲,而差异较小的地区主要在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
在恒河三角洲地区,Noah-MP的模拟结果比CLM模拟结果偏大,进而造
2
成了潜热通量(2.9W/m)、地表温度(0.75℃)、边界层高度(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