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济南的冬天
诸位同学,你们好。回顾之前的学习历程,我们已经体验了那春日的温暖与灿烂,领略了朱自清所描绘的,洋溢着活力与憧憬的春季。至于冬季,你们会用怎样的词汇来描绘它呢?冰封雪舞、冷风透骨、雪花飘洒、严寒逼人、寒风刺骨……
提及冬季,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寒场景。然而,作家老舍却有不同看法:“上帝将夏天的美景赋予瑞士,春天的韵味赠予西湖,而秋与冬的美则全数赠给了济南。”在他的视角中,济南的冬季究竟蕴含着怎样的独特魅力呢?今日,就让我们跟随老舍的笔触,一同探索济南那别具一格的冬日风光吧。
1.掌握作者背景与文学知识,增加词汇量。2.情感饱满地诵读课文,准确把握语气停顿,理解文意。3.学习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技巧,以及如何描绘色彩和安排空间顺序的写作技巧。4.体会作者对济南的深情与颂扬,唤起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教学要点:1.朗读课文时要注入情感,准确把握重音和停顿,以理解文章的主旨。2.学习并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技巧,以及如何描绘色彩和安排空间顺序来美化景物描写。教学难点:学习并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技巧,以及如何描绘色彩和安排空间顺序来美化景物描写。
《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
走近作者舒庆春(1899—1966),笔名老舍,字舍予。北京出生,满族血统,老舍是其最广为人知的笔名,为现代文学巨匠。他精通语言艺术,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代表作包括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以及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背景资料1929年,老舍离开英国返回祖国,不久后于1930年左右抵达山东,在济南的齐鲁大学以及青岛的山东大学担任教职长达七年,期间对这片土地产生了浓郁的情感,山东因此被誉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这部作品,正是老舍在1931年春天于济南齐鲁大学执教期间创作的。从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这片“故乡”土地的深情厚意。
1.理解并掌握课文的主旨,梳理文章的逻辑结构。一(1):概括性描述济南冬日的“温暖晴朗”特征。二(2~6):详细阐述济南冬日“温暖晴朗”的自然风光。(2:承上启下;3~5:山景;6:水景)三(7):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
同学们,请依照朗读的节奏,多次朗读,挑选出你认为最能表达作者情感、最富温情的段落,饱含情感地朗读,成为一次真正的朗读者。当堂展示,做最美朗读者
任务二:描山绘水,感受温晴1.学生应充满感情地朗读第一段,并思考:作者采用了何种技巧来强调济南冬天的“温暖晴朗”这一主要特征?温晴与北平相比无风声与伦敦相比无浓雾与热带相比无毒日宝地对比
【解题策略】运用对比技巧的效果:凸显所描绘对象的核心属性,令形象更加生动,主题更加明确,情感与思想更加深邃。【解题框架】通过将……与……进行对比,强调了……,更有效地展现了事物的……特质/人物的……形象/文章的……主旨。比较济南的冬季与其他地方,如北平、伦敦以及热带地区的冬季,凸显了济南冬季的温暖和晴朗,展现了作者对济南冬季的偏爱。
2.细读第二至第六自然段,探讨作者利用哪些自然景观来展现济南冬季的“温暖晴朗”特性。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些景观。学生们应迅速阅读文本,并勾画出相关语句。任务二:描山绘水,感受温晴
3.全文贯穿着“温晴”的特色,“晴”意味着“晴朗”,而“温”则传递出“温暖”,给人以“温柔”之感,同时营造出“温馨”的氛围。请以济南冬天的“温晴”特色为核心,分析文中对景物的描绘,用四个字总结济南冬天景物的特征。例;古城的温暖安适山丘的温柔晴暖细雪的温馨秀气碧波的温暖清澈任务二:描山绘水,感受温晴
在北国的冬季,本应是狂风呼啸、大地被冰雪覆盖的荒凉景象。然而,老舍先生却将济南的冬天誉为“宝地”,描述为“理想的境界”,使得济南的冬季充满了诗意和温暖的春意。在这节课中,我们深入理解了文章的主旨,领略了济南冬季的魅力,并且欣赏了老舍先生在文字运用上的精准与生动;同时,我们也体会到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知人论世,感受“温情”在北国的冬季,本应是寒风呼啸、大地被冰雪覆盖的荒凉景象。然而,老舍先生却将济南的冬天誉为“宝地”,形容为“理想的境界”,使得济南的冬季充满了诗意和温暖的春意。他为何会有如此感受?难道是老舍先生的描述有误?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
【资料】文章中以“宝地”形容济南,这与作者的个人经历紧密相关。作者的青少年时期在北平度过,从20年代到抗战前夕,他在英国伦敦大学、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担任教职。北平、伦敦、济南,这三个地方依次成为老舍人生旅途中的三个重要停泊点。因此,他具备了比较和评价的资格。1924年,老舍独自一人前往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1课 《春》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pptx
- 第16课《有为有不为》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x
-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度6月份质量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 第24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pptx
-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第一中学八年级下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 辽宁省锦州市实验中学2025年6月中考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pdf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2025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ocx
-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