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严于律己+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1).pptxVIP

11.3+严于律己+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1).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结合所学知识,上述行为属于哪种违法犯罪行为?

结合经验说说,如何更好地避免上述情境中违法行为的发生?;

据最高检数据显示,2024年

,中国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未成年犯罪嫌疑人101526人,同比上升4.3%。盗窃罪、诈骗罪、聚众斗殴罪、强奸罪、抢劫罪

等五类犯罪受理审查起诉人数合计占69.5%,其中盗窃犯罪人数最多,占33%。在2024年达到

近十年来最高人数。 ;

第四单元生活在法治社会

第十一课远离违法犯罪;

核心素养

法治观念责任意识;

自学导航阅读课本P99-102页的内容

1★如何做到严于律己,远离违法犯罪?

★刑法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3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区别;

未成年不是犯罪的挡箭牌。年龄小不受刑法处罚的说法是错误的。犯罪与年龄无关。

辨析:有人说:曾某多次盗窃、持刀抢劫,是受到社会青年的引诱,且主要他是未成年人,年龄小,即使犯罪也不能受刑罚处罚。

未成年人曾某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为什么?

年龄不是罪恶的保护伞,

低龄不是逃脱惩罚的“免罪金牌

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认知)

A.违法犯罪会对他人、社会和国家造成危害。

B.我们要时刻警惕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

1.为什么要做到严于律己?(P99)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要

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觉遵纪守法的人。;

2024年3月10日,河北邯郸肥乡区北高镇张庄村3名初中生将同学王某(现年13岁)

残忍杀害,并将户体掩埋在蔬菜大棚里。该案被害人王某与杀害他的3名同学就读于邯郸市肥乡区旧店中学初一年级,疑似在学校上学时就遭受过同学的霸凌。2024年3月10日下午1点左右,王某告诉奶奶与同学去玩。由于长时间未联系上王某,王某家人决定报警,警方通过视频监控发现3名男同学与王某某同行,在监控视频和转账记录的证据下,3名男同学说出王某某被埋在了北营村南的废弃蔬菜大棚内,该大棚仅距离其中一名学生家不足百米。找到尸体后发现,王某某已经面目全非。;

经最高检核准,追究这三

名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

案例分析:;;

①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

违法犯罪会对他人、社会和

国家造成危害。我们要时刻

警惕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

15岁中学生小陈,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

识了一些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开始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处分。但他并没有吸取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思悔改,为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

学校纪律处分公安机关拘留犯罪判刑

很多犯罪往往不是一朝一夕铸成的,而是有一条从不良行为到一般违法行为、再到犯罪的变化轨迹。

交友不慎不良行为违纪一般违法犯罪

陈某由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自控力,严于律己,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防患于未然。;

①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②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开始是沾染了坏思想、坏习气;有了不良行为若不加以改正,任其发展便会去做一些违法的事;若再不回头,就会越走越远,甚至滑向犯罪的泥潭。;

十九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曾进行过一次著名

的“青蛙试验”:他们将一只青蛙放在煮沸的大锅里青蛙触电般地立即窜了出去。后来,人们又把它放在

一个装满凉水的大锅里,任其自由游动。然后用小火

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外界温度的变化,却

因惰性而没有立即往外跳,直到到后来热度难忍而失

去逃生能力而被煮熟。;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哪些是不良行为?哪些是严重不良行为?

重不良

行力;

【严重不良行为】指未成年人实施的有刑法规定、因不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不予刑事处罚的行为,以及严重危害社会的下列行为:

1.结伙斗殴,追逐、拦截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等寻衅滋事行为;

2.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

3.殴打、辱骂、恐吓,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

4.盗窃、哄抢、抢夺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

5.传播淫秽的读物、音像制品或者信息等;

6.卖淫、嫖娼,或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向阳暖树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