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名校联考语文文字运用最新创新题汇编
01.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①当寒风席卷大地,枝头叶落,有红彤彤的果子挂满树梢,犹如红灯笼一
般。这就是国人熟悉的一种果实——柿子。柿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
夏季果实青绿,经霜变为橙红,陆游诗中多次写到柿子,如(1)“江村连夜
有飞霜,柿正丹时橘半黄”“细篾络丹柿,枯篱悬碧花”,可见柿树在乡间
寻常可见、广受欢迎。
②在中国文化中,因“柿”与“事”谐音,且柿蒂四面出萼,萼片呈心形,
四个萼片与如意的云头十分相像。(甲)。柿蒂纹作为一种吉祥图画,常
见于古代服饰、器物之中,文人墨客的诗画吟咏中,也留下了柿子的许多身
影。
③柿子入画,最嘱目的当属南宋时代禅僧画家牧溪所作《六柿图》。此画
直接将六只柿子作为表现对象,画面纯朴,别无它物。画家用简逸的笔法、
分明的墨色表现出空间层次,柿子错落有致而不凌乱,透露出静远、淡泊的
意味,看似随意成图却引人暇思。
④明代画家沈周的《荔柿图》,亦是黑白水墨绘柿子的精品。画家用清逸
的笔墨,上绘荔枝枝条摇曳、果繁叶茂,下绘柿果两颗,圆润饱满,一派硕
果累累的景象。沈周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这幅画中无
论是绘枝叶还是果实,用笔都具自然疏简而劲健有力的特点,又兼牧溪禅画
的简淡之风。荔柿,谐音“利市”,取贺喜祝吉之意,托物寄情,传达着文
人相赠时的美好祝愿。
⑤柿子色彩鲜明,形象饱满,(乙)。①明宪宗朱见深所绘的《岁朝
佳兆图》,②被认为是现存作品中出现柿子形象最早的“岁朝图”,③该图
绘钟馗与一小鬼同行,④手持如意,⑤小鬼手托放着两颗红柿的果盘,⑥取
驱邪纳吉之意。明代宫廷画家边文进的《岁朝图》中,古朴的铜壶内插着梅、
兰、山茶、水仙、天竺、灵芝、松、柏、柿子、如意十种,象征十全十美。
此图曾经清宫鉴藏,乾隆帝题诗曰:(2)“松柏梅茶兰水仙,灵芝天竺间便
娟。更看朱柿傍如意,名寓其然岂易然。”此外,明代陆治,清代蒋廷锡、
陈书、邹一桂等许多画家所绘“岁朝图”中,都有红柿入画,色彩妍丽,令
人赏心悦目。
⑥又到岁末年初,在三九天里,品一品甜滋滋的柿子,赏一幅寄寓美好的
水墨柿画,心情也变得明朗起来。
18.文中第三段有三处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3分)
19.请在文中甲、乙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0.第五段划横线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序号并做修改,使语
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1
21.文中(1)(2)两处都有引用,请任选一处,结合语段分析其效果。(3
分)
22.请分析文中两处加点的“又”字在表意上有什么不同。(4分)
02.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黄昏,我进入一片桑林,像进入自己的名字。父亲为我取名源自“沧海桑
田”,儿时所有的人唤我“桑桑——桑桑”。东方古国不用金戈铁马慑服远
方,用最柔美的力量,一枚绿茶化为无华杯水,一片柔桑化为如水丝帛,不
具统治性,却摄人心魂。我和我的影子,连同一片桑林,倒映在桑田与桑田
之间的一大片水域中。多么普通、多么安静的一棵树啊,在时光里静静站了
五千多年,时光选中它成为“东方自然神木”,选中曾日夜噬咬它的虫为“蚕”,
让它们相互成就,在人类文明进程里,璀璨如火石,如光,如电。这是农历
四月初十湖州新市镇勇兴村秀才桥的黄昏,我随沈桂章夫妇,踩着被雨水泡
软的泥路,高一脚低一脚深一脚浅一脚穿过一片片桑树林,像三条船淌过一
浪一浪的碧波。我的耳畔响起《诗经·桑中》,响起汉乐府《陌上桑》,响
起南北朝的《采桑度》,我看见康熙久久伫立在《采桑图》前,画中的年轻
男子爬在桑树上往树下扔着桑葚,树下一位男子撩起衣襟仰头去接,一位红
衣孩童蹲在地上捡掉落的桑葚,康熙仿佛听到了桑田中采桑男女的欢声笑语,
题笔道:桑田雨足叶蕃滋,恰是春蚕大起时。负筥携筐纷笑语,戴鵀飞上最
高枝。
18.下列句子中的“成就”和文中加点的“成就”,意义和用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