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第8讲+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城的新成就,体会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了解中外交流的历史意义。2、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时空坐标课程标准

考情分析全国卷地方卷2023全国乙卷·唐诗2022全国乙卷·唐代的书法2020全国Ⅰ卷·唐代的艺术成就2020全国Ⅱ卷·唐代敦煌壁画2020全国Ⅲ卷·唐代的艺术成就2019全国Ⅰ卷·唐社会风尚—拔河2019全国Ⅲ卷·儒家思想对宗教思想的影响2023北京卷·儒学、道教和佛教的发展2021天津卷·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2021湖北卷·唐代儒家伦理纲常2021浙江卷·楷书2020天津卷·《木兰诗》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2020北京卷·清乐考情考向考查内容:本讲内容在近年高考中的考查频率较高,以选择题为主,多以史料创设命题情境,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文学、书法、绘画、科技等。备考策略:(1)“趋势”:“三教合归儒”的思想发展趋势。(2)“成就”:掌握这一时期在文学、艺术、科技等领域取得的成就。(3)“交流”:这一时期通过商路贸易等不同途径进行的中外文化交流,既吸收了其他文明的优秀文化,也传播了中华文化,东亚文化圈形成。重点关注:佛教、三教合归儒、三教并行、魏晋玄学、建安文学、魏晋风度、唐诗、王羲之、书法艺术、盛唐气象、《齐民要术》《唐本草》、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中外文化交流

(一)儒学1、发展历程:汉代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发展呈繁盛之势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发展。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唐中期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从道家哲学思想体系中衍生出的宗教组织派别东汉末年魏晋南北朝唐朝1、发展历程:道教兴起于中国本土在民间广泛传播,受到儒学的影响,主张“贵儒”“尊道”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受到尊崇。2、主要内容:神仙方术、修炼养生,长生不老。(二)道教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道教是关于生命的宗教,希望人活着就能过上神仙般的日子【概念辨析】道家、道教

背景:①经济: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②政治:世代沿袭的门阀政治;③思想:走向崩溃的两汉经学;④社会:动荡不安的社会变局。3、魏晋玄学(二)道教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竹林七贤图(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历史纵横】魏晋之际,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残杀非常频繁,社会上出现了逃避现实政治斗争、崇尚老庄的思潮玄学。玄学家用老庄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他们认为,政治上应当“无为”,生活作风上要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探究思考】分析魏晋玄学出现的背景。

1、发展历程:两汉之际魏晋南北朝唐朝传入中国,外来宗教迅速传播,吸收儒、道思想,渐趋中国本土化。武则天时,佛教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2、基本教义: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禁欲苦行,宣扬来生幸福。(三)佛教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洛阳龙门石窟观音

1、(2021·湖北高考·3)唐代杜佑《通典》称:“理(治)道之先,在乎行教化。”该书内容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门,其中“礼门”占全书篇幅的一半。从内容上看,杜佑修撰《通典》特别强调()A.道家的无为而治B.史学的通古贯今C.儒家的伦理纲常D.理学的格物致知C2、(2019·全国Ⅲ卷高考·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D高考真题

探究1:结合材料及所学,思考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原因?材料1:佛道盛行的缩影──另类皇帝梁武帝,南朝梁开国君主。自幼饱读儒家经书。后一度信奉道教,对阴阳、五行、星算无所不通,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时人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随着他“舍身”同泰寺,要以皇帝之身出家,他推崇佛教达到戏剧性的高潮。材料2:道教强调人生的哀乐、现实的纵情,且备有长生之方、登仙之术,沟通了人与神的联系。这比较符合国人的民族文化心理。佛教致力于解决我国固有文化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人生归宿问题,从而有可能稀释、消除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同时,该教之中所蕴含的抽象思辨、深邃哲理对于注重精神享受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备课驿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多年,曾获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教育局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2013在全省高中思想政治优秀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在全市高中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7年4月全省中小学教学设计中被评为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