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道地药材 口防风》.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团体标准

T/HBYY0085—2025

河北省道地药材口防风

2025-06-17发布2025-06-17实施

河北省医药行业协会发布

河北省道地药材口防风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河北省道地药材防风的来源及形态、历史沿革、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质量特征。

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道地药材防风的生产、销售、鉴定及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3术语和定义

3.1

口防风Koufangfeng

产于河北张家口及其周边地区的防风。

4来源及形态

4.1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divaricata(Turcz.)Schischk.的干燥根。

4.2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根粗壮,细长圆柱形,分歧,淡黄棕色。根头处被有纤维状叶残基及

明显的环纹。茎单生,自基部分枝较多,斜上升,与主茎近于等长,有细棱,基生叶丛生,有扁长的叶

柄,基部有宽叶鞘。叶片卵形或长圆形,长14~35厘米,宽6~8(~18)厘米,二回或近于三回羽状分

裂,第一回裂片卵形或长圆形,有柄,长5~8厘米,第二回裂片下部具短柄,末回裂片狭楔形,长2.5~

5厘米,宽1-2.5厘米。茎生叶与基生叶相似,但较小,顶生叶简化,有宽叶鞘。复伞形花序多数,生于

茎和分枝,顶端花序梗长2~5厘米;伞辐5~7,长3~5厘米,无毛;小伞形花序有花4~10;无总苞片;

小总苞片4~6,线形或披针形,先端长,长约3毫米,萼齿短三角形;花瓣倒卵形,白色,长约1.5毫米,

无毛,先端微凹,具内折小舌片。双悬果狭圆形或椭圆形,长4~5毫米,宽2~3毫米,幼时有疣状突起,

成熟时渐平滑;每棱槽内通常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胚乳腹面平坦。花期8~9月,果期9~10月。

5历史沿革

5.1品种沿革

汉代《神农本草经》记载防风:“味苦,温,无毒。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

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久服,轻身。”其功效与今之防风相近,但未对原植物及药材形态做出描述。

魏晋《吴普本草》记载防风:“正月生叶,细圆,青黑黄白;五月花黄;六月实黑。三月、十月采

根,晒干,琅邪者,良。”吴普最先对防风原植物进行描述,然而其记载却与今之正品防风S.divaricata

形态相异。《名医别录》记载:“味辛,无毒。主治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

叶,主治中风热汗出。”功效延续《神农本草经》所述,祛风、止痉、止痛。叶亦可用。

南北朝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载防风:“唯实而脂润,头节坚如蚯蚓头者为好。世用治风最要,

道方时用。”防风众多品种中有明显或较明显“蚯蚓头”特征的仅防风S.divaricata野生品中的口防

风、关防风及部分华山前胡P.ledebourielloidesK.T.Fu,而栽培种及其他近缘种“蚯蚓头”均不明

显或无。可见自陶弘景时期,防风可能为多基原药材,且以有“蚯蚓头”特征的S.divaricata为好。

唐代《新修本草》载防风:“叶似牡蒿,附子苗等。〈别录〉云:叉头者,令人发狂;叉尾者,发

痼疾。子似胡荽而大,调食用之香,而疗风更优也。”

宋代苏颂在《本草图经》记载:“根土黄色,与蜀葵根相类,茎、叶俱青绿色,茎深而叶淡,似青

蒿而短小。初时嫩紫,作菜茹,极爽口。五月开细白花,中心攒聚作大房,似莳萝花。实似胡荽而大。

二月、十月採根,暴干。”与现今防风S.divaricata相符,可见宋代主流防风即为S.divaricata。

明代朱橚《救荒本草》载防风:“根上黄色,与蜀葵根相类,稍细,短茎叶,俱青绿色,茎深而叶

淡,叶似青蒿叶而阔大;又似米蒿叶而稀踈,茎似茴香,开细白花,结实似胡荽子而大。”对防风原植

物的描述在前人基础上有所改动,与防风S.div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资料大多来源网络,仅供交流与学习参考, 如有侵犯版权,请私信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