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团体标准
T/HBYY0072—2025
河北省道地药材半夏
2025-06-17发布2025-06-17实施
河北省医药行业协会发布
河北省道地药材半夏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道地药材半夏的来源及形态、历史沿革、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质量特征。
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道地药材半夏的生产、销售、鉴定及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3术语和定义
3.1
半夏Banxia
产于河北安国市、定州市及周边地区的半夏。
4来源及形态
4.1来源
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ternata(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
4.2形态特征
块茎圆球形,直径1~2厘米,具须根。叶2~5枚,有时1枚。叶柄长15~20厘米,基部具鞘,鞘内、
鞘部以上或叶片基部(叶柄顶头)有直径3-5毫米的珠芽,珠芽在母株上萌发或落地后萌发;幼苗叶片
卵状心形至戟形,为全缘单叶,长2~3厘米,宽2~2.5厘米;老株叶片3全裂,裂片绿色,背淡,长圆
状椭圆形或披针形,两头锐尖,中裂片长3~10厘米,宽1~3厘米;侧裂片稍短;全缘或具不明显的浅
波状圆齿,侧脉8-10对,细弱,细脉网状,密集,集合脉2圈。花序柄长25~30(~35)厘米,长于叶
柄。佛焰苞绿色或绿白色,管部狭圆柱形,长1.5~2厘米;檐部长圆形,绿色,有时边缘青紫色,长4~
5厘米,宽1.5厘米,钝或锐尖。肉穗花序:雌花序长2厘米,雄花序长5~7毫米,其中间隔3毫米;附属
器绿色变青紫色,长6~10厘米,直立,有时“S”形弯曲。浆果卵圆形,黄绿色,先端渐狭为明显的花
柱。花期5-7月,果8月成熟。
5历史沿革
5.1品种沿革
半夏之名始见于《礼记·月令》:“仲夏之月,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堇荣……五月半夏生。
盖当夏之半也,故名”。郑玄注:“半夏,药草。”《急就篇》卷四:“半夏皂荚艾橐吾,”颜师古注:
“半夏,五月苗始生,居夏之半,故为名也。”仲夏一般是指阴历五月份,故半夏是因为生于夏历五月
而得名,此后一直沿用该名。然而此半夏与后世所用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生于二月的生物学特性不符,因
此先秦时药用半夏品种存疑。
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将半夏列为下品,但是该书仅简单记述了半夏的性味功效,
而未见对植物形态和药材性状的描述。
至魏《吴普本草》云:“生微丘,或生野中,叶三三相偶,二月始生,白华圆上。”其描述较为简
单,也未见地下药用部分记载,但是“叶三三相偶,二月始生,白华圆上”。这已经基本符合今用天南
星科半夏Pinelliaternate(Thunb.)Berit.特征。
唐代《本草拾遗》曰:“高一二尺,生泽中熟地。根如小指正圆,所谓羊眼半夏也。”关于“高一
二尺”,《图经本草》注天南星云:“陈藏器云:半夏高一二尺,由跋高一二寸,此正误,相反言也。
今由跋苗高一二尺,半夏高一二寸,亦有盈尺”。据此可见,在当时已出现由跋、半夏混淆的现象,
然而半夏特征及其明显,两者差别较大,所谓羊眼半夏如《图经本草》言:“其生平泽者甚小,名羊眼
半夏。”即是指半夏之小者。
宋代《图经本草》言:“二月生苗一茎,茎端出三叶,浅绿色,颇似竹叶而光,江南者似芍药叶。
根下重生,上大下小,皮黄肉白,五月、八月内采根,……。一云五月采者虚小,八月采者实大。然以
圆白,陈久者为佳”。《图经本草》对半夏的描述较为详细,并且首次提出半夏的叶形有竹叶形和芍药
形两者不同,对于地下药用部位提出“上大下小,皮黄肉白”判断,并且指出“八月采者实大。然以圆
白陈久者为佳”的药用标准。
清代《本草详节》曰:“半夏,一茎三叶,高二三寸,八月采根”。《植物名实图考》曰:“半夏,
所在皆有,有长叶、圆叶二种,同生一处,夏亦开花,如南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