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件--2026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pptx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件--2026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

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课程标准

1、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

2、分析外交政策制定的国内外环境;

3、认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202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一

1949年

1954年

1955年

1964年

1971年

1972年

1979年

1989年

1997年

进入21世纪

2012年以来

三大外交方针“一边倒”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方针

中法建交,与西方大国外交突破

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

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中苏关系正常化

“10+1”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

致力于建立伙伴关系

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布局,走交往新路

新中国开创新型外交

改革开放后的全方位外交

特色大国外交

时空坐标

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

①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②国家性质;

③国家力量;④国内外形势。

⑤领导人的思想、智慧(毛泽东、铁托)

一、(1949—1978):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背景

1.建国初期的外交(1949年—50年代中期)

国际:

美苏冷战,两大阵营对峙

帝国主义国家敌视中国(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国内:

④(政治前提)新中国成立;

⑤建国之初,百废待兴,经济基础薄弱,综合国力不强,新政权的巩固和经济建设需要有利的国际环境。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外交三大政策

“一边倒”

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肃清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和影响。

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

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巩固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使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收回海关管理权、驻军权、内河航行权、教育特权。

(2)总指导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当代中国的外交

意义:

“一边倒”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①维护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发展经济的需要;

②两极格局之下,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遏制中国;

③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扩大新中国的国际影响。

①赢得了苏联的支持和帮助,出现第一次建交高潮;

②打破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有利于新中国经济建设

③隔断了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联系,造成外交战略不平衡

④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和霸权主义政策,给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环境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原因:

首先与苏联建交,接着与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以及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瑞典、丹麦、瑞士、芬兰等国建交。

⑷成就:

①新中国建立之初,与苏联等国建交,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

②1950年2月,中苏两国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加强了中苏合作,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最终形成。

局限性:不利于对外开放和经济的长远发展;不利于进一步打破外交僵局,客观上加剧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敌视

积极性:巩固政权,经济建设,建交高潮

局限性:受苏联影响;不利于同非社会主义国家交往。

⑥外交关系进一步发展:1956年,与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

④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⑤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新的建交高潮。

③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中国外交成熟)。

内容:互相尊重

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特征:包容性、开放性、平等性、创新性

意义:①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界限;②成为解决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同”:都曾经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共同任务: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异”:国家制度、宗教信仰、意识形态、文化习俗的差异

革命性: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大外交方针,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

结盟性:“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国结盟。

平等性: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基础上提出外交政策,开展外交活动。

过渡性:其形成过程是从革命型外交向国家型外交过渡的过程。

(5)特点:

(3)成就:

2、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的外交

①出现了与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的建交高潮。(第二次建交高潮)

②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备课驿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多年,曾获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教育局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2013在全省高中思想政治优秀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在全市高中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7年4月全省中小学教学设计中被评为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