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书法练习指导(实验)三年级上册教案第15单元 钩画(三)——第15课时:横钩的书写.docx

北师大版书法练习指导(实验)三年级上册教案第15单元 钩画(三)——第15课时:横钩的书写.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五单元钩画(三)——第15课时:横钩的书写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核心概念:理解横钩的形态特征,包括横画平稳、钩画尖锐、整体形似“鸟喙啄物”的特点。

书写步骤:掌握“斜切起横、折锋钩出”的书写流程,明确横画与钩画的衔接技巧。

例字分析:识别“军、宫、写、冗”等字中横钩的位置、角度及与其他笔画的呼应关系。

对比学习:区分横钩与“横+钩”(如横折钩)的书写差异,理解横钩在结构中的独立性与功能性。

技能目标

基础书写:能准确书写横钩,做到横画抗肩适度(约5°)、钩画角度精准(45°-60°)、钩尖锋利。

例字临写:临写含横钩的例字,如“军”(横钩覆盖上部)、“宫”(横钩与下部“口”呼应),注重笔画间的比例与空间关系。

纠错能力:通过观察与对比,自主发现并纠正“脱钩”(横钩衔接生硬)、“塌钩”(钩画角度过大)等常见问题。

情感目标

观察与联想:通过观察鸟喙、帽檐、衣架挂钩等生活物象,培养细节观察能力,感受书法与生活的联系。

审美体验:通过横钩的书写练习,体会钩画的灵动之美,增强对书法艺术的兴趣与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出钩技巧:横画收笔时略顿,折锋向左下钩出,动作需连贯有力,避免“脱钩”或“塌钩”。

角度控制:钩画角度约45°-60°,可通过量角器辅助观察,确保角度准确。

结构作用:理解横钩在字中“覆盖支撑”的作用,如“军”字横钩覆盖上部“冖”,“宫”字横钩与下部“口”形成“帽子”状结构。

难点

衔接自然:横钩的转折需自然流畅,避免横画与钩画之间出现明显空隙或生硬转折。

角度稳定:初学者易因手腕控制不当导致钩画角度过大或过小,需通过反复练习与教师指导逐步纠正。

动态平衡:在书写过程中,需兼顾横画的平稳与钩画的锋利,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稳”。

三、教学准备

教具

书写工具:毛笔(兼毫或狼毫)、墨汁、宣纸、田字格练习纸。

多媒体资源:横钩动态书写视频(慢动作演示)、鸟喙、帽檐、衣架挂钩等生活物象图片。

例字卡片:教材相关例字卡片(如“军、宫、写、冗”),标注横钩的起笔、转折、钩出位置。

辅助工具:量角器(用于测量钩画角度)、红笔(用于标注优秀作业)。

学具

书写工具:学生每人一套书法工具(毛笔、墨汁、宣纸、田字格练习纸)。

辅助工具:红笔(用于标注)、量角器(辅助观察钩画角度)、橡皮(用于修改描红作业)。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3分钟)

提问回顾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弯钩,谁能说说弯钩与竖钩的区别?”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毛笔在黑板上演示弯钩与竖钩的书写过程,强调两者的弧度差异:

弯钩:弧度较大,形似“弓背”,常用于“子、手”等字。

竖钩:弧度较小,形似“竹竿”,常用于“可、水”等字。

教师总结:“弯钩与竖钩的区别在于弧度与方向,而今天我们要学的横钩,则更注重横画与钩画的衔接与角度控制。”

情境引入

教师展示啄木鸟鸟喙的图片,提问:“同学们,鸟喙的形状像汉字中的哪个笔画?”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鸟喙的形状像横钩,横平钩尖,形似‘啄木鸟啄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写出漂亮的横钩!”

2.新知讲解与示范(10分钟)

(1)横钩的形态与特征

观察教材例字

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例字“军”“宫”,引导学生观察横钩的形态特征:

横画:平稳略抗肩(约5°),形似“横梁”。

钩画:向左下倾斜,角度约45°-60°,形似“鸟喙啄物”。

整体结构:横钩在字中起到“覆盖支撑”的作用,如“军”字横钩覆盖上部“冖”,“宫”字横钩与下部“口”形成“帽子”状结构。

教师用红笔在例字上标注横钩的起笔、转折、钩出位置,并引导学生用手指在空中模拟书写。

角度测量与对比

教师用量角器测量“军”“宫”字中横钩的角度,展示给学生看,并强调:“钩画角度过大(如90°)会显得生硬,角度过小(如30°)会显得无力,最佳角度为45°-60°。”

教师展示错误示范(如“塌钩”“脱钩”),引导学生用红笔标注问题所在,并讨论如何改进。

口诀记忆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横钩练习歌”:

“先写横笔至末端,顺势右下斜切锋,

再向左下作短钩,横钩有力又平稳。”

教师解释口诀含义:

“先写横笔至末端”:横画书写至收笔处。

“顺势右下斜切锋”:收笔时略顿,笔锋向右下斜切。

“再向左下作短钩”:折锋向左下快速钩出,动作如“鸟喙啄食”。

“横钩有力又平稳”:横画平稳,钩画锋利,整体结构稳定。

(2)分步书写示范

起笔写横

教师示范:

笔尖斜切起笔,向右行笔,横画略抗肩(约5°)。

收笔时略顿,如“刹车停顿”,为折锋钩出做准备。

教师强调:“横画要写得平稳,但不可过于平直,需略带抗肩,以体现书写的动态感。”

折锋钩出

教师示范:

横画收笔后,笔锋稍提,向右下斜切。

随即向左下快速钩出,力贯笔尖,动作如“鸟喙啄食”。

教师强调:“钩出时手腕要灵活,动作要迅速,钩尖要锋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马立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