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时 官员选拔与管理(练习,含解析).docxVIP

第13课时 官员选拔与管理(练习,含解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3课时官员选拔与管理

(时间:30分钟总分:50分)

一、选择题(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1.西周时期,绝大多数世官只能传承三代,且世袭权力仅作为贵族子弟可以进入政府的资格;嫡长子仅具有继承祖、父辈职务的优先权,要想获得天子的册命则更看中个人的能力。这种做法()

[A]有利于血缘政治的优化

[B]有助于官僚政治的形成

[C]推动了统治基础的扩大

[D]导致了宗法观念的弱化

2.战国时期,统治者防范亲贵、任用布衣的风潮盛行。各国诸侯宁肯任用那些出身微贱,有贫者之智而无僭窃之嫌的人,也不愿让其同胞手足参与政权。这一现象()

[A]促成了变法运动的兴起

[B]导致了分封体制的崩溃

[C]适应了官僚政治的发展

[D]表明了贵族集团的衰落

3.(2024·广东六校联考)西汉孝廉举至中央即拜官;东汉顺帝首建孝廉考试新制,诸生通章句,文吏能笺奏,乃得应选;魏晋以降,有关孝廉“射策甲科”“策试上第”之类的记载越来越多。这说明()

[A]考试取人思想开始萌芽

[B]察举选官制度渐趋理性

[C]官员选拔制度发展成熟

[D]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加强

4.(2024·山东德州三模)下面为唐代吏部尚书出身阶层占比示意图。这反映出当时()

[A]士族阶层影响仍在

[B]地方势力有所膨胀

[C]官员选拔方式改变

[D]中枢权力机构异化

5.(2024·江苏扬州调研)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朝中大臣开展了一场关于科举录取的争论。据下表可知,这一争论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

代表人物

主张

司马光(今山西省夏县人)

“古之取士,以郡国户口多少为率。今或数路中全无一人及第,请贡院逐路取人”

欧阳修(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以谓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材是择”

[A]经济重心南移 [B]南宋取士完善

[C]南北人才均势 [D]北方经济占优

6.(2024·湖南株洲一模)特赐及第是宋代科举体制外一种特殊的人才选拔途径。据《宋史》《文献通考》等相关文献记载,宋代被特赐进士及第或出身的多达一两百人,如状元梁颢之子梁固、王安石之弟王安国就是特赐进士出身。宋代“特赐及第”()

[A]强化了君主权力

[B]提高了官员队伍的素质

[C]扩大了统治基础

[D]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7.两汉在官员考核方面继承了秦朝的上计制度(国家通过预算、决算的方式考核地方官吏),且对这一制度加以改革、完善,与监察制度、选举考课合二为一的“仕进制度”结合为一个整体,维系着当时的官僚体系。两汉时期的官员考核()

[A]保证了吏治绝对清明

[B]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官僚体系

[C]形成了冗官冗费局面

[D]杜绝了营私舞弊的发生

8.(2024·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二模)御史中丞、丞相司直、司隶校尉是汉武帝时期中央监察系统的三大支柱。御史系统地位最尊,丞相司直协助丞相检举不法,亦可督察诸州刺史,司隶校尉则负责纠察京师及重要郡国的官员,三者不相统属。据此推知,当时的监察系统()

[A]职能各异阻碍了地方行政

[B]监察分权削弱了中央集权

[C]组织严密有利于整肃吏治

[D]以卑临尊降低了工作效率

9.(2024·北京朝阳期末)宋仁宗时,许多官员敢于大胆直言。谏官韩琦弹劾宰相王随、陈尧佐和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疏凡十上”,“四人同日罢”。仁宗要提拔外戚张尧佐,御史中丞王举正、谏官包拯等人以“授受非当,则天下窃议”谏阻仁宗。这反映了()

[A]宋代官员考核制度严密

[B]科举取士促进吏治清明

[C]御史与谏官的职能趋同

[D]宰相难以有效制约君主

10.(2024·安徽芜湖二模)下面为唐、元两朝御史台官员对照表(部分)。这反映出()

官员

唐朝

元朝

人数

品秩

人数

品秩

御史大夫

1

正三品

2

从一品

御史中丞

2

正四品下

2

正二品

治书侍御史

2

正三品

监察御史

15

正八品下

32

正七品

[A]唐朝官僚廉洁高效

[B]中国古代国家治理趋向严密

[C]元朝行政效率低下

[D]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完备

11.(2024·山东泰安期末)清朝对官吏考核每三年一次,各级考核建立在德绩结合基础之上,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德是考核指导原则,绩是考核具体内容。清朝这一做法()

[A]旨在提升官员执政能力和忠诚度

[B]目的是树立良好清明的社会风气

[C]保证了国家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

[D]建立了一支清廉高效的官僚队伍

二、非选择题(1题,共17分)

12.(17分)(2024·山东名校联盟联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宋朝的“吏治”

材料一宋朝初年,太祖和太宗对于贪赃枉法官吏实行严厉打击的政策,《宋刑统》显示,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