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附子议心得体会.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附子议心得体会

中药附子,是一味辛温大热之品,其通行十二经,走而不守。**教授曾撰文《附子通行十二经议》,疏理古方中附子为主药的名方若干,按十二经部归类,内而脏腑,外而经脉,皮肉筋骨,无所不到,可谓广博之治疗效应为他药仅能望其项背也。

穷其通行十二经,又从命名阳根及孤腑三焦以言之,总结附子大补命名元阳,假三焦而敷布十二经,全身表里内外,上下左右,皆可通达。又例举**先生数则医案,以附子为君药组方治疗诸多病种,大显通行十二经无所不至之效能。该文曾引起同行共鸣者来函赞誉之。

明.张景岳云:“夫人参、熟地、附子、大黄,实为药中四维*,……人参、熟地者,治世*之良将也;附子、大黄者,乱世之良将也。”;清.陆懋修亦云:“药之能起死回生者,唯有石膏、大黄、附子、人参。有此四药之病一剂可以回春,舍此之外则不能。”;现代名医**先生亦降附子称为主帅之药,以附子为主药组方之四逆辈研究最精,临证逆流挽舟,每能救逆挽颓,被医患誉为“吴附子”。

(*四维:古称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言为立国安邦之要。药中四维,乃治病保命之要。)

(*治世:治世者,和谐理世;乱世者,驱邪安世也。理世亦平柔,安世亦果敢,此之谓也。)

一、从生态角度议附子。

古人识药,不仅从其气味、部位、色泽、形态……等分析药效,亦重视从药物之生态环境言药效的传统,就此**教授亦认为附子种植栽培之生态环境和其药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川产附子,其产于四川江油,然引种于龙安,故常有“江油附子龙安种”之说。

附子的种根又习惯称之为“乌药”,多培植于800m—1000m的山地,温度较种植地平坝区明显地下,且乌药有耐寒,耐湿的特性。附子的大面积种植时间为12月中旬,即农历大雪至冬至的节气,最佳时间是冬至前6—10天为宜。次年3月中旬至4月上旬,农历立夏节气,地下块根生长旺盛,其土壤温度在13摄氏度,至6月下旬即大小暑节气时,土壤温度上升至27摄氏度左右,块根生长速度最快,可每日增重0.65g。至7月中下旬,接近农历立秋节气即可收获,收获之块根俗称“泥附子”,经洗净、防腐加工后切片入药,称为“附片”。

**教授认为:附子取种于此寒冷环境,其药性辛热如一团烈火,火种引入四川成都平原地区,温高湿重,土质油沙黑壤,可谓此区域雨水本著,其黑乃水色也,把火种置于水中培育,火有坎卦之象,大有天一生水之象,此其一。另就其种植、生长、采收之节气,亦可悟言。附子播种最佳时间是12月中旬,即农历大雪冬至,且最好在冬至前6—10天,可谓冬日闭藏之最甚时节火种闭藏,有潜龙之象,是天阳闭藏孕育之最关键时刻,为冬至一阳生之造化之期也。这远与一般农作物之栽种显有区别。再看其块根生长成熟期也很特别,从3月至4月立夏节令,可谓得天阳之助,6月下旬暑令阳热之时生长最速,块根日增重0.65g,土壤温度也高达27摄氏度左右,可见饱含阳热之灵气也。7月中下旬即采收,也就是在立秋节气,正是秋金收敛之始,吸纳天阳以收敛之,此附子又一特性也。

再从附子块根形态言,皮里面肉白,富含汁液,有水包气阳之态,故**先生指其温阳补火而不燥,若少火之性,生气之上品也。

综上所述,附子一物,乃天一生水之态势,潜龙坎水之卦象,为补命门第一要剂,实有当之无愧之品质。药效确著,疗效显然,为回阳救逆首选。为三阴脏寒之必备,自古以来为医道所共识。

二、古今医家对附子功效记述。

《神农本草经》:“乌头一名奚毒,一名即子,一名鸟喙。辛温有大毒。治中风、恶风洒洒、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附子一名茛。味辛温,有大毒。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瘀、寒湿痿痹、拘挛、膝痛、不能引步。生水谷。”

梁.陶弘景《名医别录》:“消胸上冷痰,食不下,心腹冷疾,脐间痛,肩肿痛不可久仰,目中痛不可久视,又堕胎。”。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多以附子为君药组方救治阳脱危逆之证,回阳救逆之法沿用至今。

唐.甄权《药性论》:“气锋锐,通经络,利关节,寻溪达经而直抵病所。”。金元.李东垣《药类法象》:“治风痹、血痹、半身不遂,引经药也。”。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开顽痰、治顽疮……治头风喉痹,痈肿疗毒。”;“乌

附毒药,非危病不用,……”。

清.张隐庵《本草崇原》:“附子禀雄壮之质,具温热之性,故有大毒。《本经》

下品之药,大约有毒者居多。《素问》所谓毒药攻邪也。夫其攻邪而气复,是攻之所以补之。”;“凡人火气内衰,阳气外驰,急用炮附子助火之源,使神机上行而不下损,环行而不外脱,治之于微,奏功颇易。”;“附子……禀火热之气而太阳之标阳,助少阴之火热者也。”。

清.吴绶云:“附子禀雄壮之质,有斩关夺将之气,能引补气药通行十二经,

以追复散失之元阳;能引补血药入血分,以滋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驱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入下焦,以驱逐在里之寒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uomi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