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咳嗽(感染后咳嗽、慢性咳嗽、急慢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
(202*年9月—202*年9月)
(202*年9月—202*年9月)
咳嗽是指由外感、内伤等因素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不利或上逆而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一类病证。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咳嗽ZYYXH/T4-2008》(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及《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中华中医药学会,2011年)。
(1)有明确的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史;
(2)咳嗽为主,或伴有咯痰,或咽干、咽痒;
(3)胸部查体及X线无明显异常。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病组制定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年修订版)》进行诊断。
咳嗽是一个以症状为名的病证,所以凡是以咳嗽作为主要临床表现者,都可以诊断为咳嗽。
(1)病史:由呼吸道感染引起,感染控制以后迁延不愈的一类咳嗽;
(2)主要症状: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
(3)主要体征:肺部无阳性体征;
(4)辅助检查: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病变,肺通气功能正常,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诱导痰检测细胞学检查嗜酸细胞比例<2.5%;
(二)病性诊断:
1、外感咳嗽:一般而言,外感咳嗽多由外邪侵袭引起,病程短,突然起病,伴有鼻塞流涕、喷嚏、咽痒、头胀痛、全身痠楚、恶风寒、发热等症,多是实证。
2、内伤咳嗽:多是由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属虚证或虚中夹实,多有宿痰,起病缓慢,往往有较长的咳嗽病史,兼有其他脏腑病症,如疲乏无力、胸满胁痛、食少便溏等症。
久咳患者,由于脏腑虚弱,容易感受外邪,使咳嗽加重,此时则是由外感、内伤两方面的原因所造成。
(三)证候诊断:
表1咳嗽分证简表
证型
主要证候要素
外
感
咳
嗽
风寒咳嗽
咳嗽,痰稀薄色白,咽痒,常伴鼻塞、流清涕、喷嚏、恶寒、无汗、头痛、骨节痠痛等症,舌苔白,脉浮紧。
风热咳嗽
咳嗽,痰稠或黄痰,咯痰不爽,口干,咽痛,鼻流黄涕,发热,汗出,恶风,头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温燥咳嗽
咳嗽,少痰或无痰,口干咽燥,咽痛,唇、鼻干燥,初起或有恶寒,发热,舌尖红,苔薄黄而干,脉细或浮数。
凉燥咳嗽
咳嗽、痰少或无痰,口干咽燥,头痛、恶寒、或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而干,脉浮紧。
内
伤
咳
嗽
痰湿咳嗽
咳嗽多痰,痰白而粘,胸脘满闷,呕恶纳呆,乏力,舌苔白腻,脉濡滑。
痰热咳嗽
咳嗽,痰色黄稠而难排出,甚或痰中带血,胸闷,口干,口苦,咽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风痰伏肺
咽痒即咳,或呛咳阵作,气急,遇外界寒热变化、异味等因素突发或加重,多见夜卧晨起咳剧,反复性发作,舌苔薄白,脉弦滑。
阴虚咳嗽
干咳无痰,或痰少不爽,口干舌燥,或见咯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气虚咳嗽
咳嗽声低无力,气短,痰多清稀,乏力,自汗,畏风,易感冒,苔薄白舌质淡,脉弱。
阳虚咳嗽
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咳嗽遇寒加剧,得温咳减,痰涎清稀或白稠,恶寒怕冷,四末欠温,神倦乏力,大便稀溏,舌质淡胖大边有齿痕,质地嫩,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双尺脉细弱无力。
阳虚咳嗽:本证型是基于**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教授扶阳学术思想及其近五十年来临床经验提出的。该证型的提出不仅仅针对内伤咳嗽,还能对抵抗力免疫力低下、中医阳虚体质人群外感咳嗽病取得显著疗效。**教授认为太阳经为人体藩篱之经,具有卫外人体之功能,少阴经为人体三阴之枢机,具有决定正邪胜负之功能。对于咳嗽病的治疗,不论内伤或外感,如果能同时固护人体太阳、少阴表里二经,则可把握人体卫外之门户,又能掌控正邪胜负之枢机,是临床应对阳虚咳嗽证型的最佳方法。本方案以麻辛附二陈汤为主方随证加减治疗,经过2年的临床治疗运用,疗效显著。202*至202*年度继续纳入本科室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二、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表2咳嗽辨证论治简表
证型
治则、治法
方药
外
感
咳
嗽
风寒咳嗽
疏散风寒,宣通肺气
三拗汤加减
风热咳嗽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加减
温燥咳嗽
清肺润燥;疏风清热
桑杏汤加减
凉燥咳嗽
疏散风寒;润肺止咳
杏苏散加减
内
伤
咳
嗽
痰湿咳嗽
健脾燥湿,理气化痰
二陈汤加减
痰热咳嗽
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清金化痰汤加减
风痰伏肺
疏风化痰,宣肺止咳
苏黄止咳汤加减
阴虚咳嗽
养阴润肺,宁嗽止咳
沙参麦冬汤加减
气虚咳嗽
补益肺气,化痰宁嗽
补肺汤加减
阳虚咳嗽
温阳散寒,化痰止咳
麻辛附二陈汤加减
注:以上为咳嗽病常见证候,尚不能完全覆盖,而且临床实际较为复杂,系动态衍变过程,常互为重叠、兼杂,难以一证廓清,故临证当以此为基础参详,灵活变通处之。
辨证运用中药制剂:温阳平喘胶囊、姚氏镇咳神、清炎合剂、臭灵丹合剂、芪黄益肺合剂等。
(二)其他治法:
1、“金水扶正贴膏”穴位贴敷治疗。腧穴的选择: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