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大单元教学设计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pptx

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大单元教学设计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单元聚焦“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从古代丝绸之路到近代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揭示商路对文化传播的媒介作用、贸易对文明互鉴的推动力,以及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的多样性特征。通过学习,学生需理解以下几点核心观念:

商路是文化交流的纽带:商路不仅是商品流通通道,更是技术、思想、宗教与生活方式传播的桥梁。

贸易驱动文化交融:经济利益驱动的贸易活动客观上促进了不同文明的碰撞与融合。;大概念1:商路是物质与文化交流的媒介

核心阐释:商路的开辟不仅满足经济需求,更通过人员流动、技术传播、思想碰撞,推动区域文明间的深度互动。

大概念2:贸易利益驱动文化的碰撞与选择

核心阐释:贸易是文明接触的催化剂,文化传播方向与接受程度受经济地位、技术优势与权力关系制约。;大任务一:绘制古代丝绸之路的文明交汇图谱要求:从历史地图、文献与考古成果中提取信息,分析丝绸之路在技术(造纸术)、宗教(佛教东传)、艺术(石窟文化)方面的具体影响。;大任务一:绘制古代丝绸之路的文明交汇图谱要求:从历史地图、文献与考古成果中提取信息,分析丝绸之路在技术(造纸术)、宗教(佛教东传)、艺术(石窟文化)方面的具体影响。;【参考答案】相同点:均促进了东西方物产(丝绸、香料、马匹)与技术(冶铁、造纸)的交换;佛教通过不同支线传入中国。

不同点:草原丝路以游牧民族为中介,军事冲突与文化融合并存;西南丝路更侧重民间贸易,滇文化、南亚佛教艺术的影响更显著。;探究问题2:明清时期“海禁”与“朝贡贸易”如何影响中国与世界文化的互动?;【参考答案】海禁政策限制民间海外贸易,阻碍了大众层面的文化交流,但官方主导的朝贡贸易维持了中国与东亚、东南亚国家的礼仪性文化互动;通过朝贡体系输出瓷器、丝绸等物质文化符号强化了中华文化圈,但限制性政策使西方科技文化仅通过传教士等有限渠道传入;官方贸易侧重政治象征,而海禁导致的走私贸易客观上促成东南沿海与日本、欧洲的民俗文化融合。;大任务二:模拟17世纪“大航海时代”的贸易商队会议要求:分组扮演欧洲商人、??国海商、阿拉伯中间商,辩论白银流入对亚欧文化生态的冲击。;【参考答案】中国输出茶叶换取美洲白银,形成东西方大宗商品交易网络,使茶叶成为欧洲中产阶级的日常消费品(如英国茶文化兴起),而白银成为中国主要货币,推动了国内市场经济的活跃;欧洲通过加糖饮茶催生新型消费模式,促进了殖民地糖业扩张;中国因白银流入加速了江南地区丝绸、瓷器等奢侈品的生产,市民阶层消费能力提升;东方茶叶被欧洲赋予社交礼仪内涵(如茶会沙龙),而中国将白银流通与赋税改革结合,强化了传统经济体系,却错失参与全球金融体系构建的机遇。;材料1:;【参考答案】殖民贸易以军事霸权强迫文化输入,使文化交流成为权力压迫下的单向渗透,而非平等对话;欧洲商人将鸦片包装为文明商品进行倾销,既破坏中国传统社会伦理,又建构起西方文化优越论的话语体系,扭曲真实的文化价值评判标准;茶叶、瓷器等东方文化符号在殖民贸易中被欧洲赋予异域奇观的刻板认知,而殖民者通过垄断贸易解释权抹杀中国工艺技术的原创性文化意义。;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