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四课时《春雨》教案.doc

西南大学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四课时《春雨》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单元大自然的歌唱家

第四课时《春雨》

课题

《春雨》

单元

5

学科

音乐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五单元“大自然的歌唱家”的第四课时,聚焦“春雨”这一自然元素,通过歌曲学习与音乐活动,引导学生感知自然之声的艺术表达,进一步落实单元的核心主题。通过生动的旋律和富有童趣的歌词,将自然现象与音乐表现相结合,深化对“音乐源于生活”的理解,既延续了前几课时对“自然声音”的探索,又为后续单元综合实践活动奠定节奏、发声及合作基础,是单元中从“声音感知”过渡到“音乐表现”的关键环节。

作品分析:

歌曲《春雨》为4/4拍,E大调,由刘饶民作词,成敦、晓丹作曲。歌词以种子、梨树、麦苗、小朋友的对话形式,展现春雨对万物的滋养,充满童真与生机。旋律采用重复、模进等手法,模拟雨声的同时增强韵律感。全曲共7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二句为“雨声引入”,节奏欢快跳跃;第三至六句为“角色对话”,节奏稳定,旋律随歌词情感起伏;第七句为“雨声再现”,通过变化再现第一乐句,首尾呼应。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中“春雨贵如油”的农耕智慧。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自然现象充满兴趣,具备初步的模仿能力和节奏感,但音乐表现力尚待提升。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通过前三课时接触过“自然声音的节奏模仿”(如风声、雷声),对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有简单认知,能跟随音乐做简单律动。在能力特点上,他们擅长具象思维,需通过直观的视觉、听觉刺激理解抽象的音乐元素(如力度、节奏型)。在学习需求方面,渴望参与趣味性强、互动性高的音乐活动,对角色扮演、乐器创编等环节兴趣浓厚,但在音准控制、歌词记忆及小组合作协调上可能存在挑战。

核心

素养

目标

审美感知目标:通过聆听《春雨》的音效,结合歌曲旋律与动画画面,想象春雨滋润大地的生动场景,感知音乐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艺术表现目标:能用不同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歌曲情感,掌握歌曲节奏型,通过多种伴奏方式稳定节拍,做到歌词、旋律、节奏协调统一。

创意实践目标:学生能通过创作新歌词,激发语言与音乐结合的创造力。探索不同材质的音响效果,体验“生活物品皆乐器”的创意。

文化理解目标:通过歌曲中的描绘,理解春雨对自然万物的滋养作用。感受音乐对自然现象的艺术化诠释,建立“音乐源于生活”的认知。

重难点

重点:掌握歌曲的节奏型(附点节奏、连续八分音符)和音准,能用活泼、有表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2.力度记号“p”“f”的灵活运用,以及不同角色歌词的声音情感区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1.播放三段音效,请同学们猜哪个是春雨的声音。

2.播放春雨视频(含雨声音效),提问:“春雨有什么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雨贵如油”是什么?它的声音是什么样的?你能模仿吗?”

3.扮演“春雨魔法师”,提问:春雨来了,谁最开心?它们会对春雨说什么?挥动教鞭引导学生用指尖轻敲桌面模仿小雨,用力拍手模仿大雨,邀请学生“一起召唤春雨”。引出课题《春雨》。

1.观看视频并聆听春雨的声音,模仿雨声(轻声“沙沙”或大声“哗哗”),带着问题思考。

2.用身体动作表现雨势大小。

3.联想种子、梨树等角色对春雨的对话,如“春雨姐姐,谢谢你让我发芽”,理解“春雨贵如油”的意义,期待学习新歌。

通过多感官体验(视觉、听觉、动觉)激活学生对春雨的已有认知,以趣味提问和角色扮演激发学习兴趣,自然引出教学主题。

二、新课教学

感知节奏与情感

1.播放歌曲伴奏,提问:“这段音乐是欢快的还是温柔的?为什么?”

2.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轻轻摇摆身体,感受4/4拍“均匀落下”的节奏特点,强调“节奏像雨滴一样稳定”。体会歌曲旋律欢快跳跃又充满希望

初听歌曲,识别角色:

3.播放歌曲音频,提问:“歌曲里唱了哪些‘朋友’?”

4.发放歌词卡片(种子、梨树、麦苗、小朋友),请学生听到对应角色时举起卡片。

5.引导学生用手指在空中画波浪线,跟随旋律起伏。

1.聆听后判断音乐情绪(欢快、充满希望),尝试用“因为旋律跳跃”等理由表达。

2.随音乐摇摆身体,用拍手感受节拍(每小节拍4下)。

3.聆听并记忆歌词中的角色,听到名称时快速举卡片。

4.随旋律画波浪线,感受音高变化。

通过情绪感知与身体律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歌曲的节拍特点和情感基调,建立“节奏与自然声音”的关联。通过“听辨角色”和“画旋律线”的趣味活动,培养学生的听力专注力和音乐感知力,熟悉歌词内容。

1.发声练习:示范慢速音阶练习,强调“声音像小雨一样轻轻柔柔”;带领母音转换练习,要求声音连贯、位置统一。

2.节奏节拍学习,出示节奏,连续八分音符练习与附点音符练习

1.跟随钢琴模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售后加V wkl436858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102606500002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